站内搜索: 

关于我们

教育学简介 教育学杂志汇集教育学理论研究的重要成果,时刻关注教育理论研究的动态,力求为教育研究和实践的发展提供一个学术争鸣的平台。本刊优秀的编辑队伍以及 强大的学术顾问团为保证刊物的学术质量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使刊物始终具有较高的学术品位,成为我国教育界的精品理论刊物。 《教育学》期刊不仅是教育工作者学习和工作不可或缺的工具性期刊,同时也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教育政策的重要参考材料。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师...>>更多

常见问题

您的位置:首页 > 常见问题

百万扩招背景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与实践
文章来源:《教育学》官方网站 发表时间: 2022/4/29 阅读数:774

百万扩招背景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与实践

摘要高职院校学生具有结构多元、文化差异明显、思想状态活跃等特点。高职院校处在高速扩张向内涵式建设转型阶段,对高职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存在教育生态系统的主体素质不高、客体构成多元、教育内容上理论与实践脱节、隐形教育方式不足、思政课教师教学方式生活化不足等困境。为此,需要开展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工匠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注重红色基因教育引领等工作,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关键词职教改革百万扩招教育生态系统隐形教育红色基因教育

201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改革完善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办法,鼓励更多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报考,今年大规模扩招100万人。2020年四川省又出台了高职扩招方案,将2019年扩招针对的四类人员增加到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高素质农民以及企业员工和基层农技人员、基层幼儿教师(含“一村一幼”辅导员)、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等八类人员。高职扩招100万作为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不仅有助于新形势下提升国民整体素养,也体现了国家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和支持,更为高职教育迎来了高质量发展的机遇。百万扩招后,从教育客体来看,高职生源不仅在数量上有极大的扩充,在生源类型上也更加多元化,加之弹性学制的管理方式,使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做好百万扩招背景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大意义。

1、加强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1.1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迫切需要

意识形态安全关乎国计民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坚持立德树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要强化思想引领,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新形势下,加强青年大学生意识形态建设是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战略需要,也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迫切要求。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反华势力与我党抢夺青年学生的战争从未停止,他们不断采取各种手段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负面思潮通过多种形式不断涌入,大肆宣扬所谓美国民主精神。特别是在新媒体高度发展的今天,“00后”大学生已逐步成为在校学生的主角,他们有着鲜明的个性特点和时代烙印,对互联网、新媒体使用度极高,加之新媒体海量信息渗透具有隐蔽性更强、速度更快、深度更广的特点,严重影响了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安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和自觉抵制西方反华思潮侵蚀的免疫力。

1.2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习近平总书记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立德树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又指出“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大学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做到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在百万扩招背景下肩负着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提升工人、农民和退役军人等扩招群体综合素质的社会责任,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做好高职学生的思政政治教育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它有助于培育高职学生爱党、爱国的情怀,激发他们勤奋学习、敢于担当、奉献祖国的激情。

1.3培育大国工匠人才的正确选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精心打磨每一个零部件,生产优质的产品。”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承载着时代的重任,培育具有“业精于技”精神的工匠人才是新时代高职院校的重要任务,它不仅是学校人才培养之基,也是实现制造强国的保障。新时代背景下,工匠精神不仅为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素材和思路,更能够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作用,是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落地落实、有血有肉的现实素材。把工匠精神根植到高职学生的思想中,培育学生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精神,充分提高创新意识,更有利于企业进行“品质革命”,增强企业科技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国家制造业的综合实力。

1.4筑牢新时代中国梦的基础保障

中国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理论成果,是中国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和伟大实践中积淀、总结和凝练的精神财富和伟大目标。中国梦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家国天下的情怀、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而不同的思想、以人为本的理念……中国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是各民族共同的向往,也是每一个中国人实现自我价值之梦。在高职学生中,不管是传统的高考生,还是扩招的退役军人、新型农民等,在校学习阶段都处在梦想丰富、现实条件最为充裕的黄金时期,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帮助其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自觉维护祖国统一,主动将个人梦想融入中国梦中,为筑牢新时代中国梦奠定基础。

2、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

2.1教育生态系统的客体构成多元

百万扩招后高职学生生源结构趋于多样化,形成了以高考生、中职生等为代表的传统学生,以退役军人、新型农民、下岗工人等为代表的扩招学生,两种类别的学生年龄差距很大、社会阅历不同、思维模式也有极大的差异。相对前者而言,扩招学生思想更为成熟,“三观”相对稳定,社会阅历丰富,求学目标明确,学习动能性强。但由于其自身知识的局限性、社会现实问题和负面思潮的影响,对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现实问题缺少理性、客观、科学的分析,杂糅负面思想较多,这种负面、消极、非理性分析对未经社会洗礼、涉世不深的传统学生极易造成负面影响,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和效果构成挑战。

2.2教育内容上与生活实践脱节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规范性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灵活性间的矛盾长期存在,在本轮高职扩招后更加突显。在生活化的理念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上已逐渐从纯理论内容向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转变。但受种种因素影响,思想政治教育仍然存在体验式、活动式不足,不能全面贴近学生的生活,教育者往往过分重视理论而忽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堂、融入校园活动、融入生活的浸润式教育,从而造成针对性不强,实效性不够,更存在着将思想政治教育等同于政治教育的问题,造成一些学生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理论性过强”“内容空洞乏味”。

2.3融入大学生活的隐性教育方式不足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要求“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既应重视显性教育,更应重视隐性教育。实践证明,在高职学生中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明显大于显性教育。课题组进行的调查显示,目前高职学生接受的主要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有报告会、讲座、课堂教学以及各种考试等显性教育方式,而诸如融入校园环境、学校精神、校园文化、优秀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文化等隐性教育却明显不足。同时,调查显示显性的灌输式教育无法充分引起受教育者的内心共鸣,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的双向有效互动不足,感悟立身做人的道理教育效果不佳,不能有效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2.4思政课教学方式生活化不足

在思政课程教学中,需要将抽象难懂的教材语言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生活话语,提升教育效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百万扩招背景下,思政教师编制不足,教学工作量普遍较高,在巨大工作量的情况下,压缩了总结、凝练和课程教学改革时间,教师对现实生活中高职学生感兴趣、关注高的新事物、新内容、新平台关注研究较少,教学往往停留在重复讲解的初级层次,教学方式“工艺粗糙”,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获得感,致使学生在课堂中虽然身体“在场”,但心却长期“缺场”,听不进、不想听、懒得听成为常态,使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知行转化的现实困局。

3、优化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

3.1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

一是深化校企合作育人。职业教育从普通教育向类型教育转型是大势所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其本质特征和教育底色。在本轮职教改革背景下,在职在岗人员重返校园,他们成为校园和企业的纽带。在此趋势下,应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前提,以市场人才需求为导向,深入挖掘校企合作的潜在价值。在校企合作过程中除了专业建设、技能培养,还应该把育人主题有机融入其中,培养出社会认可,行业、企业需要的人才。

二是加强家校合力育人。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都不可能造就全面发展的人,家庭教育具有情感性、亲和性和补充性的特点。”所以,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需要家校双方合力育人。学校应利用新媒体搭建家校互动平台,完善家校联系的相关制度、体系,健全家校联系平台创新互动机制,形成家校联系交流常态,在家校互动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在家校协同中弥补学校教育资源不足,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三是建立思想政治教育智库。高职思政智库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有机组成部分,由思想政治教育及其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组成,从专业的角度客观、科学地对思想政治工作领域出现的问题展开深入研究,并向教育管理部门或学校提出政策建议的非实体智囊机构。智库建设是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有效路径,高职院校可探索成立“校内+校外”思想政治教育智库建设,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在校内开展“传统思政+课程思政”教学名师选拔、立项和培育,搭建平台,培育智库成员并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示范参考。在校外设立思想政治教育联盟,校校协同融合、共育共享思想政治教育名家,定期召开专题研讨会,研讨思政教育热点问题,优化思政教育内容。

3.2工匠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

一是将工匠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新时期,从“中国制造”到“中国质造”,优秀技能人才的价值进一步凸显,国家提升核心竞争力,使工匠人才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将工匠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突出时代特色,从实际出发,培养我国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其次要突出专业特色和行业特色,将工匠精神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内容及教学计划,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干课程中融入工匠精神的内容。最后要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将工匠精神融入育人全程教育,校企联合开发工匠精神案例,收集体现工匠精神的实物、典型个人等扩充教学资源,编写工匠精神的案例读本,建设工匠精神教学资源库。

二是将工匠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可将“工匠精神”作为主题,着力打造富有行业特色的工匠精神氛围,在校园布置尊师重道、业精于勤等标志、标识、标语,编排内涵工匠精神的文艺小品,举办富有行业特色的艺术节、科技节等。例如某航空高职院校将航空领域反映工匠精神的“航空报国、追求卓越”校训篆刻于校园每一栋楼、每一个PPT,把服务于航空国防的典型人物、优秀校友事迹布置于每一个教室,使航空领域的“工匠精神”文化无缝融合到校园文化中,形成富有鲜明航空特色的校园工匠精神宣传氛围。

三是把工匠精神融入课程思政教学。为实现“三全育人”格局,公共基础、专业基础、专业核心等各类课程应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同频共振,形成协同育人效应。在各类课程教学中贯彻课程思政要求,开展课程思政教学,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工匠精神的课程文化氛围,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学好专业技能,提升思想政治素养。例如某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模式下以专业为单位开设了众多合作企业定制班,企业文化和工匠精神教育前置到学校教育中,同时加强了课程思政教育,缩短了学生毕业磨合期,使学生成为“德技双修、守正创新”式的技术技能人才,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3.3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

一是开展生活化教育工作。与普通高校大学生相比,百万扩招背景下的高职学生生源结构更加多元、教育背景参差不齐。要加强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必须依据其特殊性开展生活化教育工作。例如要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在宿舍生活的延伸和拓展。高职学生自习率较低,宅寝比例较高,宿舍是他们最私密、最活跃、最认同的生活空间,学校应注重优化内部治理,创建良好的宿舍育人文化氛围,通过文明宿舍创建、党支部活动进公寓、每日学习一句“习言习语”、红色文化进公寓等形式延伸思想政治教育的触角,使思想政治教育入耳、入脑、入心、入行。

二是积极探索思政课教学生活化道路。目前,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常常与日常生活相隔离,纯理论、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还占据一定比例。调查显示,思政课的满意率、学生认同程度不高。因此,思政课教学必须走“生活化”道路。其一,思政课教学目标要立足生活。教学目标不能只停留在宏观层面,更需要主动关注现实生活对学生价值观的影响。例如面对消费文化的侵袭、犬儒思想的肆虐、网络民族主义思潮的蔓延以及随波逐流的放逐心态,要利用好现实生活世界和网络世界两个层面为大学生提供精神资源供给,使思政课教学既能够传承主导价值观念,又能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其守正创新、自信自强健康的心理品质。其二,思政课教学内容要取材于生活。思政课教学内容虽然主要依据教材章节安排,但从教材到教学的转化实际上仍然需要教师遵循教学目标、教学规律进行个性化处理。因此,思政课教学内容“取材于生活”并不是摒弃教材内容,而是要贴近学生实际、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3.4注重红色基因教育的引领

一是筑牢红色实践活动“主阵地”。高职学生思维活跃、好动厌静,在红色基因教育中,应突出活动的实践性、参与性、互动性。例如要以观看红色影片、探访红色足迹、唱响红歌、学雷锋树新风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不断加强和改进高职学生的红色思想政治教育、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以此传承优良作风和光荣传统。

二是开辟网络媒体“新课堂”。当前,“00后”已成为高职学生的构成主体,他们是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乐于通过网络学习新知识、追求新事物。为此,需要充分发挥网络文化育人功能,开辟新媒体红色基因教育模块,创作具有历史厚度、思想高度和情感温度的“五微”(微讲堂、微视频、微动漫、微阅读、微广播)红色网络作品,开通红色文化讨论专区。例如某高职院校打造红色文化“进公寓”,搭建浸润式红色文化教育平台,将红色文化等内容置入学生公寓,让学生自觉接受红色文化浸润式洗礼,主动接受爱党、爱国、爱校、爱专业教育。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坚持立德树人思想引领加强改进高校党建工作[EB/OL].(2014-12-29)[2021-06-29].

[2]张烁.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01).

[3]林于良.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路径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17):75-77.

[4]宓旭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协同创新研究[J].高教探索,2018(7):117-123,128.

[5]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80-84.

[6]金春贤.工匠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探索[J].教育评论,2020(4):135-138.

[7]孙旭红.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生活化的理论意蕴与实现路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0(10):130-135.

360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