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关于我们

教育学简介 教育学杂志汇集教育学理论研究的重要成果,时刻关注教育理论研究的动态,力求为教育研究和实践的发展提供一个学术争鸣的平台。本刊优秀的编辑队伍以及 强大的学术顾问团为保证刊物的学术质量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使刊物始终具有较高的学术品位,成为我国教育界的精品理论刊物。 《教育学》期刊不仅是教育工作者学习和工作不可或缺的工具性期刊,同时也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教育政策的重要参考材料。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师...>>更多

高等教育

您的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扶志、扶智、扶学:信息化促进教育精准扶贫“三位一体”模式建构(3)
信息来源:《教育学》官方网站 发表时间: 2019/11/19 阅读数:684

扶志、扶智、扶学:信息化促进教育精准扶贫“三位一体”模式建构3

2.促进多样发展,丰富包容性教育的学制体系内涵。高等学校多样化是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现代高等教育系统发展逐渐由“同质化”走向“多样化”“异质化”。未来十几年,伴随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普通本科院校更加突出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以及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我国将逐步形成以“双一流”为代表的研究型大学、以应用型高校为代表的地方性、行业型本科院校和以示范性高职为代表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以此为基础建立起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分类体系。

明晰不同类型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功能定位,突破人才培养的制度壁垒,形塑一个同时注重应用性技能与学术创造性的第三级教育系统。以多样型人才培养体系,取代将学术置于顶端、将技能置于底端的传统“金字塔型”教育体系。要完善引导我国高校合理定位的法规和政策体系,通过构建《普通高等学校分类标准》、完善《普通高等学校设置条例》,明确各类高等教育机构的定位,加强对不同类型高校的分类指导和管理。

要破除传统的政府或单一学术视角的高校层次分类标准,形成综合政府、社会、高校、市场的多维视野,构建起类型与层次相互结合的多元高校分类框架。真正代表普及化时代高等教育的不仅仅是少数几所一流大学,而是一流多元的高等教育体系。在这一体系中,各类高校平衡发展,各展所长,办出特色,办出水平。既有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也有世界一流的应用型高校和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不同类型高校的学生都能受到公平、适切的教育,成长为合格人才、有用之才。

适应和促进高等教育的办学形式、学习者的学习方式、高等教育机构的存在方式的深刻变化,在包容发展中推进多样化的高等教育。逐步形成以政府主办的公立高等教育与民办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企业大学等共同包容发展的高等教育系统。为学生和社会各界提供更充分、更多样、更适切的学习机会。

3.做好制度设计,维护协调性发展布局和开放性学制体系。高等教育现代化要求高等教育有序协调发展。这种协调包括多方面多重关系的协调。基于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发展很不平衡的现实,积极推进区域高等教育的协调发展,不仅是教育问题,而且也是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高等教育布局既要考虑不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又要尊重高等教育自身展规律,统筹和平衡高等教育规模、质量、公平与效益间的矛盾与张力。提高高等教育的聚集程度,建设世界级、全国性和区域化的高等教育中心。

开放性学制体系首先是推进高等教育体系内部的开放合作。以灵活的学习制度和教学管理制度为纽带,搭建起开放多元、便捷畅通的高等教育“立交桥”和终身学习平台。实现高等教育真正意义上的综合化,既促进校内学科专业交叉融合,又增强高校间的开放与合作,还要推进高等教育体系面向社会的开放合作。以国民教育体系为依托,充分发挥网络教育、学考试等系统的平台作用,建立更加开放和多样化的继续教育体制框架,以企事业单位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为重点,推进学习型组织建设。以在职学习提高为主体,促进职前教育与继续教育相互衔接,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相互沟通、有组织教育与自主学习相互补充,实现各类教育共同发展,资源共享,推进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同时要关注国内与国际高等教育的开放合作,搭建国际与国内高等教育交流合作网,提高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水平与能力。

3.4完善高等教育治理体系,提升制度创新水平及治理能力

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需要在既往改革的基础上,不断探索适应我国国情、符合世界潮流、能够推动现代化进程的制度、体制与机制。完善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实现高等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依法治教,理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高校与政府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扩大与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

1.推进两级管理三级办学制度。明确划分中央与地方政府管理高等教育的权限,逐步完善“省级统筹”的高等教育管理制度。虽然我国确立了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高等教育体制,但各种法规只对中央和地方的管理权限做了笼统的划分,许多方面缺乏明确具体的规定,导致高等教育管理往往会出现主、次要角色偏离和权限范围内、外的角色偏离等问题。

顺应经济体制改革的走向,适应建立条块有机结合的新型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需要,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布局结构调整须采取宏观指导下的省级政府统筹为主的原则,把中央部委属高校与地方高校的改革与调整有机结合起来,在管理体制的变化中实现高等教育资源的优化调整。地方在规划和实施本地区范围高校改革与调整时,要主动统筹考虑本地区范围内包括部委属高校在内的所有高校,有关部门则应密切配合。

“完善以省级政府为主管理高等教育的体制”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的明确目标,也是我国具体国情的必然要求。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基本特征就是各省市自治区之间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中央政府在许多具体的高等教育管理方面难以制定并实施“一刀切”式的全国性政策,因而,在完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过程中,不仅要发挥中央层面的宏观调控作用,还需要突出省级政府的区域统筹作用,做到权责一致、权力均衡、统筹和决策相统一等。

2.进一步理顺高校与政府、社会的关系。继续推进政府放权、学术事务去行政化,使高校真正成为面向社会、面向市场自主办学的法人实体。政府与高校的关系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问题,政府是(公办)高校的举办者和管理者,高校是具体的办学者,是高等教育活动的关键角色,具有核心地位。因此,高等教育管理制度改革的目标之一应是理顺政府教育管理职能,构建政府与高校的新型关系,切实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推动高校学术工作去行政化。

建国60多年来,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历史性转变,政府与高校关系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政府计划到政府监督、政府协调的过程,微观控制转变为宏观监督与协调管理,中央集权转变为分权和放权,按计划办学转变为自主办学。在这个进程中,政府引领和推动着高校的改革、发展,高校自身也在发生深刻的变革,只是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校变革程度不同。

“政府有限干预、高校自主办学”应该成为构建政府与高校新型关系的主要目标。政府必须转变教育管理职能,认识并尊重高校区别于其他机构尤其是行政机构的特性,改变直接行政干预的单一方式,履行政策引导、统筹规划、监督管理和公共财政投入等多方面的职责;高校则要面对政府与社会问责,自主办学,接受质量和绩效评估。

3.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是近年来我国大学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与目标。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首先要依法治校,依照各高校已经制定的章程办学,让章程从文本走向实践。一要进一步提高章程的认知度,克服传统管理思维的惯性,使章程为广大师生所熟知;二要建设一个以章程为统领、以学术为本位的协调统一的规章制度体系,学校要根据章程的规定,及时制订、完善具体的规章制度,清理、废除不合时宜的规章制度,以保证章程的规定得到充分落实与实施;三要培育良好的章程文化,章程文化是大学文化的组成部分,是大学理念的具体体现,对于大学章程的有效运行起着重要的作用。

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还需要构建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相互平衡、良性互动的内部治理体系。从我国大学内部治理的现状出发,平衡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并使之良性互动,是构建大学内部治理体系的关键。应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对学校行政机构功能与作用的认识,行政机构去官僚化。应健全学术机构的组织与功能,让学术委员会真正成为高校学术管理体系的核心机构和校内最高学术机构,真正发挥学术权力在高校内部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高等教育现代化是国家强盛、社会繁荣、学术发达的重要表征。走向2030,我们要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高度和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全局出发,用开放的态度、国际的视野、创新的思维、认真扎实的行动,为中国高等教育的现代化目标实现贡献力量。

 

360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