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关于我们

教育学简介 教育学杂志汇集教育学理论研究的重要成果,时刻关注教育理论研究的动态,力求为教育研究和实践的发展提供一个学术争鸣的平台。本刊优秀的编辑队伍以及 强大的学术顾问团为保证刊物的学术质量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使刊物始终具有较高的学术品位,成为我国教育界的精品理论刊物。 《教育学》期刊不仅是教育工作者学习和工作不可或缺的工具性期刊,同时也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教育政策的重要参考材料。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师...>>更多

高等教育

您的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一流本科教育:迈向人工智能时代的变革(2)
信息来源:《教育学》官方网站 发表时间: 2019/11/22 阅读数:705

一流本科教育:迈向人工智能时代的变革2

2、智能时代一流本科教育的内涵变迁及建设理念审视

在人工种能技术全面发展趋势下,直接向社会输送人才的本科教育必然首当其冲成为变革对象,我国所提出的“建设一流本科教育”正是人工种能时代教育变革的核心。在新时代背景下,陈宝生部长指出,要“聚焦‘培养人’这一根本使命,抓住振兴本科教育这一核心”。抛开本科教育理念谈教育变革容易本末倒置,厘清“一流本科教育”的基本概念和建设理念格外重要。“一流本科教育”中的“一流”可从定量比较视角分析,例如采取直观体现大学实力的综合排行榜形式比较国内外不同类型高校的本科教育质量,在排行榜上名列前茅的可称为“一流”。亦可从定性视角分析,将“一流”等同于“好的、优质的”,长期得到社会高度认可的本科教育则称为“一流”。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对“一流本科教育”建设有三种进路:一种是“一流大学的本科教育”,一种是“一流的本科教育”,还有一种是“一流教育中的本科教育”。第一种是从“一流大学”的角度来看“本科教育”,其重点是“一流大学”,是将建设一流本科教育当作建设一流大学的基础。第二种角度,一流的本科教育等同于好的或优质的本科教育。宏观层面,在各类高校争创一流过程中实现国家本科教育整体的一流。在中观层面,不同国家本科教育系统内部有多种类型高校,某个国家本科教育中某类型高校可能首屈一指,如德国用半个世纪建成了举世闻名的应用技术大学体制。此外,还可从微观维度分析某高校在某时期的表现。第三种是沿着“一流教育”的进路展开对“本科教育”的探寻,将一流本科教育放在一流教育生态秩序里进行构建。在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颁布后,部分发达省市提出了建设“一流教育”的战略,在争创“一流教育”的浪潮中,探讨如何建设一流本科教育亦是情理之中。“一流大学的本科教育”“一流的本科教育”和“一流教育中的本科教育”三种命题关系密切,开展一流本科教育建设需厘清这三种容易混淆的概念命题。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正处于建设“一流的本科教育”改革攻坚的关键阶段,更要把握时代变迁的新形势要求,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努力构建德种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种能技术在教育上应用主要体现自动化、种能化、协同化、多元化和个性化等特征,在种能时代中,一流本科教育建设需要新的理念引领。

2.1种能时代的一流本科教育内涵变迁趋势

1.从浅层到深度:一流本科教育基本性质的迭代演进

从国际高等教育发展历程来看,一流本科教育应该具有基础性、精英性、创新性和综合性等基本性质,但这些基本性质在不同时期的含义不尽相同,更重要的是有程度深浅问题。为构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卓越拔尖人才培养体系”,新时代的《“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对一流人才培养范围、数量和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由此可见,在种能时代一流本科教育更需要进行多维度、深层次和重大结构性的改革,而非浅层修补式的完善。

2.从应用到引领:一流本科教育中的种能技术创新趋势

教育技术研究者的目标就是利用技术帮助授课者高效地进行教学,促进学习者发展。随着人工种能的计算能力、算法和数据的指数增长,人工种能教育技术会发生质的变化,动态系统地重塑一流本科教育中的教与学,从而“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发展”。但一流本科教育不能仅满足于应用人工种能技术,更要以“推动人工种能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理论创新、技术突破和应用示范全方位发展”为己任,发挥教育中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对社会的引领性,倒逼种能技术进一步发展。

3.从固化到弹性:一流本科教育评估路径的适配创新

一流本科教育评估路径通常包括价值导向、定性定量结合、多维度评价和过程与结果评价。在以往一流本科教育评价中,标准固化造成不科学的评估导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种能时代需要一流本科教育评价模式动态创新,兼顾主流和多元的多维度价值导向,构建“过程融入式一结果统合式”一体的评价模式。要遵循“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逻辑脉络,构建既要包含符合内部教育规律性的评价,也要包括适应外部变化的适应性评价。

2.2种能时代一流本科教育建设理念重思

人工种能科技快速发展让多数国家感到机遇和危机,为此纷纷发布了人工种能国家战略。截至20189月,已有超过10个国家或地区发布了有关人工种能的国家战略或政策。从这些国家地区的人工种能战略中教育部分内容来看,既存在共性,也存在特色。不同国家或地区人工种能战略中应对人工种能时代的教育改革各具特色,形成“社会整体模式”“多中心模式”“多边模式”“单边模式”“产教融合模式”和“政府主导模式”六种主要教育变革战略模式,如下表所示。

应对种能时代不同的教育变革战略模式与该国或地区社会特点和教育体制密切相关。“社会整体模式”强调站在人工种能给整个社会带来的宏观影响角度去统筹教育改革。欧盟认为人工种能技术给社会产业和就业带来巨大挑战,应对其进行提前预测和分析。教育改革需要全社会做准备,让每一个欧洲人都具备基本的数字素养,而不能仅依靠学校进行变革。以美国为代表的“多中心模式”具有调动各方改革积极性特点,制定这种模式与美国多元化社会和地方分权的教育管理体制有关。“多中心模式”侧重于多个主体共同应对教育变革,除了政府统筹规划和组织关键技术重点攻关外,社会各界也要为人工种能时代的到来做好教育准备。“单边模式”以学校改革为中心,强调在学校环境内应用种能教育技术,创设种慧教育环境,进而革新教育体系,这种模式技术特点鲜明,重视人工种能技术在学校教育的应用。“产教融合模式”以德国和日本为代表,这两个国家拥有悠久的产教融合传统,在人工种能时代更加强调产业界和学界的联合,继续发挥传统优势,突出职业教育重要地位,缓解人工种能技术对社会带来的就业冲击。“政府主导模式”突出政府在教育变革中的主导地位,以政策目标为导向,强调培养人工种能技术的发展和相关人才数量增加。从这些国家或地区人工种能时代教育战略可以看出,不同教育变革战略模式各有特色,能够为我国建设人工种能时代的一流本科教育理念建构提供参考。在我国建设面向人工种能时代的一流本科教育需要以下几点理念领航:

1.开放创新的理念

种能时代一流本科教育的开放创新强调从社会各界引入创新要素和多主体共同参与创新过程,不仅是技术层面开放创新,还涉及制度开放创新和理念开放创新。推进一流本科教育开放创新的关键是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需要积极和其他国家进行沟通、对话、交流和合作,尤其要拓展与世界高等教育强国互利合作领域。另外,还需要“倡导开源共享理念,促进产学研用各创新主体共创共享”,鼓励社会中多主体的协同参与创新,充分连接社会已有成熟的AI平台和技术,通过开放创新来加快建设种能时代的一流本科教育。

2.以本科课堂变革为中心的理念

一流本科教育建设最终落脚点是大学课堂,本科课堂是本科教育培养人才的主阵地,要对本科教育进行变革,首先要对大学课堂教学进行结构性改革,“推动课堂教学革命”。在种能时代,要让人工种能技术真正融入教学过程和课程内容,借助人工种能技术进行课堂变革的设计、实施和评价。成熟的人工种能教育技术可率先应用在大学课堂上,推动种能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营造种能教学环境,率先落实以本科课堂变革为中心的理念。

3.多方主体的理念

种能时代的一流本科教育不能仅依靠高校自身的努力。尤其是对于我国这种后发式追赶本科教育体系,更需要遵循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提升一流本科教育中的全要素生产率。人工种能技术的发展已经为教育全要素生产率在技术效率方面的提升提供可能,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由家庭、非营利组织、政府和企业共同参与本科教育建设是提高一流本科教育全要素生产率的更有效途径,要激发社会、家庭和师生等相关主体参与一流本科建设的热情,构建“政府统筹、社会参与、学校发力和大众参与”的一流本科教育建设体系。

4.社会整体变革的理念

一流本科教育本身具有减少科技革命对社会造成波动的内在调节机制,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全方位提高自身能力,缓解人工种能时代的就业危机;另一方面能够让国家和社会更好地应对种能技术革命带来的冲击。高校在建设一流本科过程中要  “把握人工种能技术属性和社会属性高度融合的特征”,清楚认识到其肩负的社会“自动稳定器”的使命,在进行变革时不能仅停留在教与学等微观层面的改革,履行社会服务职能时应具有更高的格局和视野,促进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发展。

 

360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