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关于我们

教育学简介 教育学杂志汇集教育学理论研究的重要成果,时刻关注教育理论研究的动态,力求为教育研究和实践的发展提供一个学术争鸣的平台。本刊优秀的编辑队伍以及 强大的学术顾问团为保证刊物的学术质量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使刊物始终具有较高的学术品位,成为我国教育界的精品理论刊物。 《教育学》期刊不仅是教育工作者学习和工作不可或缺的工具性期刊,同时也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教育政策的重要参考材料。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师...>>更多

高等教育

您的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中国教育的伟大变革—党的重要历史文献学习与思考(3)
信息来源:《教育学》官方网站 发表时间: 2019/12/5 阅读数:618

中国教育的伟大变革—党的重要历史文献学习与思考3

2.3《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政治、科技体制改革需要的教育体制的任务,加快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改革的步伐以邓小平同志1992年南方谈话和同年10月党的十四大召开为标志,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人新的发展阶段。为使中国教育改革发展更好地适应党的十四大提出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中共中央、国务院更加重视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从根本上说取决于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培养大批人才。我们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他还提出,“进一步改革教育体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建设,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促进教育同经济、科技的密切结合。

19932月,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四大精神,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对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进行了系统全面的部署。《纲要》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教育工作的任务。它指出,“世界范围的经济竟争、综合国力竟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竟争和民族素质的竟争。从这个意义上说,谁掌握了面向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竟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纲要》提出教育工作的任务是:“遵循党的十四大精神,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加快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进一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大批人才,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政治、科技体制改革需要的教育体制,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纲要》提出了到20世纪末中国教育发展的总目标。它指出,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到20世纪末,中国教育发展的总目标是:“全民受教育水平有明显提高;城乡劳动者的职前、职后教育有较大发展;各类专门人才的拥有量基本满足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面向21世纪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再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建立起比较成熟和完善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实现教育的现代化。”

《纲要》提出了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新举措,可以概括为“两基”、“两重”、“两全”和“两个加强”。“两基”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全国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包括初中阶段的职业技术教育);二是全国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使青壮年中的文盲率降到5%以下。“两重”,就是集中中央和地方等各方面的力量办好100所左右重点大学和一批重点学科、专业,力争在21世纪初有一批高等学校和学科、专业,在教育质量、科学研究和管理方面,达到世界较高水平(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211工程”)。“两全”,就是“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方面,《纲要》提出,教育改革要有利于“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各级各类学校要认真贯彻“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方针。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在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方面,《纲要》提出,在地区发展格局上,要从各地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三个加强”,即加强教育投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加强依法治教。《纲要》提出,要改革教育经费投资体制,增加教育经费投人,拓宽筹措教育经费的来源渠道,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从物质上保证教育任务的顺利完成。《纲要》第一次提出,“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包括各级财政对教育的拨款,城乡教育费附加,企业用于举办中小学的经费,校办产业减免税部分)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本世纪末达到百分之四,达到发展中国家八十年代的平均水平。”“提高各级财政支出中教育经费所占的比例,‘八五’期间逐步提高到全国平均不低于百分之十五。”《纲要》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加强师资队伍要下决心采取重大政策和措施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纲要》提出,要加快教育法制建设,“依法治教”,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领导教育工作达到一个新的境界,确保了教育事业的健康顺利发展。《纲要》还强调,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必须“坚持党对学校的领导”。

《纲要》作为20世纪90年代末、21世纪初中国教育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对于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的中国教育改革发展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2.4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积极应对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提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思想和工作部署,推进了世纪之交中国教育改革更加注重提高全民族劳动者素质和提高教育的质量1999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面对新的形势,“全党、全社会必须从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局出发,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构建一个充满生机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奠定坚实的人才和知识基础”。

《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适应21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的要求。它强调,实施素质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文件提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既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又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学习的基本权利,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文件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应当贯穿于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应当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在不同阶段和不同方面应当有不同的内容和重点,相互配合,全面推进。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大举措。一是强调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深化教育改革。“两基”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础。要通过多种形式积极发展高等教育,拓宽人才成长的道路,减缓升学压力;通过积极发展包括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在内的高中阶段教育,为初中毕业生提供多种形式的学习机会。要加快改革招生考试和评价制度,改变“一次考试定终身”的状况,逐步建立具有多种选择的、更加科学和公正的高等学校招生选拔制度。二是提出推进素质教育必须建设全面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要不断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把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作为师资培养、培训的重点。建立优化教师队伍的有效机制,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吸引优秀人才从教。继续关心和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三是强调开创素质教育的新局面必须加强党的领导。文件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统一思想。各级人民政府和各部门要切实做到依法行政,保证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执行,逐步实现素质教育制度化、法制化。切实加大教育投人,逐步实现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4%的目标。

《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把素质教育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对振兴教育事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360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