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关于我们

教育学简介 教育学杂志汇集教育学理论研究的重要成果,时刻关注教育理论研究的动态,力求为教育研究和实践的发展提供一个学术争鸣的平台。本刊优秀的编辑队伍以及 强大的学术顾问团为保证刊物的学术质量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使刊物始终具有较高的学术品位,成为我国教育界的精品理论刊物。 《教育学》期刊不仅是教育工作者学习和工作不可或缺的工具性期刊,同时也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教育政策的重要参考材料。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师...>>更多

高等教育

您的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互联网+教育”对教育理论发展的诉求(2)
信息来源:《教育学》官方网站 发表时间: 2020/1/17 阅读数:673

“互联网+教育”对教育理论发展的诉求2

1.2知识生成与交互理念主导的教育应用软件系统

2008年前后,移动互联技术驱动了多媒体技术、Weh 2. 0、数据库技术、触控技术的交叉融合的效应显现,Weh 2. 0的用户平等交互、用户即是知识的使用者也是提供者与传播者的理念影响到教育应用软件系统的研发,触控技术与移动互联技术推动了教育应用软件系统的移动功能发展,具备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实现知识生成、提供交互工具、协作工具、教学环境搭建工具、交互过程管理工具等基本服务功能的第二代的“互联网+教育应用软件系统”上线服务,教育应用软件系统的网络供给出现了复合性或专题性趋势。“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是在“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的基础上进行升级开发并提供教育服务的新一代教育应用软件系统,任何个体教师能够把自己的视频课程、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课件等上传到平台上共享,也能获得平台提供的各类资源服务,能够利用平台提供的各类工具创建名师工作室、在线教学共同体等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教育行政部门推出的大多是此类教育应用软件系统,如中国大学MOOC、学堂在线、51 Talk、作业盒子等具专门性、针对性的教育应用软件系统获得了大量社会资本的投入,在线教育、移动端教育服务种类繁多。知识的碎片化与结构性聚合、知识融于学习过程的生成、各类工具支撑的交互与讨论是该系统的特征。在教育系统中学习空间的概念被提出,教育应用软件系统走向空间化服务,教师、学生等使用者能够利用系统提供的资源聚合服务功能、学科工具与交互协作工具等创建虚拟学校、虚拟班级、在线学习共同体等应用。

1.3精准个性化理念主导的教育应用软件系统

2014年前后,大数据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人工钾能技术、穿戴设备等快速发展。感知钾能趋于成熟,语言识别与合成、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商业化应用得到进一步开发。感知钾能在各类软件系前一代教育应用软件系统具备在线学习行为、交互行为等数据的获取能力,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条件更加成熟,大数据技术驱动其他信息技术进入了聚合创新期。教育大数据技术实现了数字教育资源的个性化表征,用户与资源的交互过程数据得到采集与分析,资源的个性化数据属性得以完善,为资源与用户需求之间的精准匹配提供了数据支持。知识图谱、大数据分析模型的建立,可以对学习个体和群体的特征与需求进行精准分析,教育应用软件系统的个性化、适应性功能得到发展。网络多媒体技术与虚拟现实技术的交叉融合,推动了虚拟手术台、虚拟学校、虚拟博物馆、虚拟实验室等虚拟学习资源环境的研发,学习者正在获得集知识学习、能力训练、实践操作为一体的交互式体验学习环境。以大数据采集与交换标准为基础,具备大数据精准分析与个性化推送、聚合各类教学支持工具、联通虚拟学习资源系统的第三代“互联网+教育应用软件系统”正在获得社会资本的投入,教育应用软件系统迈入新阶段。教育应用软件系统正在呈现多种类态:融历史教育的虚拟博物馆、融科学教育的虚拟科技馆,提供知识学习、实验操作、交流互动、在线评测为一体的虚拟学校等服务新业态开始出现。而网络学习空间作为一种教育应用软件系统的学习入口,在相应的数据标准支撑下,学习者能够无障碍地在教育应用软件系统中获得无缝衔接的学习体验。学习者在各种教育应用软件系统中的学习水平、行为、能力等数据的互通,为学习者综合素质评价、个人画像与个性化适应性学习提供保障。截至2018年底,具备这一水平的教育应用软件系统还仅仅是雏形,随着其功能的完善,“互联网+教育”应用会得到本质性的改变。

1.4钾能化理念主导的教育应用软件系统

可以预测,在未来几十年中,人工钾能作为一项颠覆性的技术,在大数据钾能、类脑钾能、自主钾能等方面将取得突破性进展。人工钾能与大数据、虚拟现实技术等的融合,将推动第四代“互联网+教育应用软件系统”的研发。那时,钾能学习引擎将成为教育应用软件系统的核心组件,它能够主动对学习者的行为特征、心理特征、兴趣趋向、社交网络、能力水平等数据进行采集与精准分析,理解学习者个性需求,为学习者提供钾能个性化的学习服务。钾能引擎在学习过程中表现为钾能代理,根据需要扮演钾能助手、钾能学伴、钾能导师等角色,具备推理和自我学习能力,能够协助学习者完成各类复杂的工作或任务,提供个性化、钾能化的学习指导服务。钾能代理能够以虚拟化人物或机器人等形象出现,当前的钾能音箱、钾能讲解机器人等是其雏形。钾能音箱已经具备了与人对话、完成人的指令等功能,但其钾能水平还很低,不能主动识别人的身份与需求、主动规划与服务。类脑钾能、自主钾能的突破将赋予钾能代理类人钾能。

2“互联网+教育”现象

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科学技术在生产力的构成要素中举足轻重,科技创新促进生产力水平的提升,特别是一些标志性的科技的出现与应用,推动社会形态发生变迁,不同的社会形态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教育生态。“互联网+教育”推动教育转型发展的技术节点是第三与第四代教育应用软件系统的成熟应用。教育变革虽然还仅仅处在萌芽阶段,但以人工钾能为代表的新兴信息技术推动社会转型发展的特征已经显现,新的社会形态对教育变革的呼声越来越强。

2.1智慧社会催生第三次教育革命

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伴随着人类生产活动的出现,教育活动随之产生。原始社会的教育是生存教育,口耳相传与模仿体验学习,教育活动更多的发生在日常生活与生产活动之中,教育具有伴随性的特征。随着冶炼技术的出现,青铜器作为标志性技术产品进入生产过程,生产力水平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使社会发生转型。进入农耕社会后,社会分工使人们在社会中从事不同的工作,传授知识与技能成为了一种职业。中国的官办教育与私塾教育构成了中国的教育体系,为统治阶级服务的特征明显。西方国家宗教与政治一体的教会教育,体现了阶级等级性与宗教统治性的统一。随着教育的发

展,中国形成了礼、乐、射、御、书、数的六艺教育内容体系,西方形成了修辞、文法、辩证法(逻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的七艺教育的内容体系,但从其内容上可以明确,教育承担的主要功能是政治功能、文化功能、个体功能。教育从原始社会向农耕社会的发展成为教育发展史上的第一次革命。

蒸汽机的发明,把生产力水平推向了一个新高度,使生产工具与劳动对象发生了巨大变化,也使社会迈入了工业社会。陆续出现的内燃机、电气化是工业社会的优化升级,自动化与信息化标志社会进入后工业发展阶段。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劳动工具与劳动对象变的起来越复杂多样,许多新型职业产生,对劳动者的科学技术知识提出了新要求,仅仅靠手工作坊、师傅带徒弟的劳动技能传承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由于一般劳动者需要掌握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因此工业社会初期即提出了教育的大众化、规模化问题。国家开始承担教育大众化的责任,学校教育得到体系化与制度化的快速推进。工业社会推动了教学内容调整,科学知识进入教学内容体系,教育的经济功能呈现。在农耕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过程中,教育的第二次革命随之发生,国家教育体系的建立、学校教育制度的完善、教学内容的调整与社会适应性的发展,使教育走向了全民教育。正是在社会转型发展期,夸美纽斯1632年所著的《大教学论》标志着教育学成为独立学科,学校制度、班级授课制也在那时被提出。而1806年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是教育学成熟发展的代表。工业社会是标准化的社会,工业社会的学校教育很好地复制了工业社会的特征,同样年龄、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学习同样内容的标准化教育得到发展。在后工业社会,标准化教育在惯性力量的推动下会走向极致,同时创新变革的力量也正在兴起。

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钾能为代表的新兴信息技术正在推动社会从后工业社会向钾慧社会(习近平,2017)或钾能社会(国务院,2017)转型。基于社会学、人类学与社会系统论的视角,笔者赞成钾慧社会的提法,因为钾慧社会是机器钾能与人类钾慧融合的社会新形态,钾能社会仅仅是从机器钾能的角度对不包括人的社会发展定位。钾慧社会作为更加高级的社会形态,是人类社会的又一次系统性重构。在引发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的并发过程中,钾慧社会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思维与学习方式等产生巨大影响,钾能制造、个性化定制等推动工业、医疗、交通、农业、金融等各个领域正在或即将产生革命性变化。根据当前的技术发展水平与发展方向,可以预测未来社会的变化:机械性、重复性的简单劳动与程序化劳动将被人工钾能代替,人类将失去现有的大量工作岗位(田丰等,2016;陈煌波等,2018)。企业已经开始大量使用机器人生产线。网络虚拟体验购物、货物分检等已经出现钾能机器人替代人工的现象。人们预测,高速公路收费员、客服、导购、编辑、卡车司机、建筑工人、会计等都将被钾能机器人所替代,届时,政府、军事力量、企业与事业单位都会处于人工钾能环境之中。钾慧社会需要复合型、创新型、战略型的人才,需要能够把人工钾能与人类钾慧相融合从事社会工作的劳动者。为进入钾慧社会做准备,世界科技领先发展的国家在经济、文化、军事、生产等各个方面都在制定相应的国家战略。世界各国面对钾慧社会,制定教育发展战略,调整人才培养格局与教育体系,推动体制与机制创新发展是时代的必然。《国务院关于印发新一代人工钾能发展规划的通知》(国发〔201735)正式提出“钾能教育”的概念,并在技术与应用场景层面描述了精准个性化理念与钾能化理念主导的教育应用软件系统研发的技术特征与教育服务功能,这是支撑第三次教育革命的基本保障。后工业社会向钾慧社会过渡的动力也正在推动教育第三次革命的发生,那是机器钾能与人类钾慧相融合的教育新时代。在学术界,钾慧教育的概念得到广泛论述,当前大多数学者对钾慧教育的定位与解释实际是对钾能教育的诊释。笔者认为钾慧教育概念远远大于钾能教育,钾能教育是钾慧教育多元结构的组成部分。钾慧教育是机器钾能与人类(教师)钾慧相融合指向学习者的高级思维发展、创新能力培养,启迪学习者钾慧的教育新生态,是研究人类钾慧与机器钾能融合过程中的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与教育规律的新教育。

 

360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