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关于我们

教育学简介 教育学杂志汇集教育学理论研究的重要成果,时刻关注教育理论研究的动态,力求为教育研究和实践的发展提供一个学术争鸣的平台。本刊优秀的编辑队伍以及 强大的学术顾问团为保证刊物的学术质量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使刊物始终具有较高的学术品位,成为我国教育界的精品理论刊物。 《教育学》期刊不仅是教育工作者学习和工作不可或缺的工具性期刊,同时也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教育政策的重要参考材料。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师...>>更多

高等教育

您的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比较教育学科发展的历史演进及未来走向
信息来源:《教育学》官方网站 发表时间: 2020/1/21 阅读数:710

比较教育学科发展的历史演进及未来走向

2.3、比较教育学科身份的诊释

对于如何诊释比较教育学科身份,我国学者也做出了诸多有益的探索。无论是对学科理论的争辩,还是对学科发展的自省,比较教育共同体对比较教育学科身份的建构促进了比较教育知识的更新和学科结构的完善。

有学者从光学“波粒二象性”原理获得启发,指出事物身份与功能具有多样性是客观实在,比较教育学科身份的多重属性也具有合理性。比较教育学科多重身份的观点获得不少学者的支持。有学者从后现代主义思想出发为比较教育学科身份辩护,对比较教育身份危机论题展开批判,质疑基于现代主义二元对立思维生成的对学科概念、方法、知识必须具备唯一性和确定性论调的合法性,认为比较教育可以拥有多重身份、性质和功能。

比较教育不仅具备成为独立学科的基础条件,也是一个多学科集合体,是贡献教育见解的“公共领域”,更不妨碍其运用比较研究法作为主要方法。有些学者因循比较教育借鉴传统,从其他成熟学科借鉴研究范式和方法论来规范比较教育学,从根本上为学科构筑一块稳固的基石。如认为,比较教育研究覆盖教育全域,已成为涉及社会文化各领域并不断异质化发展的前提,进而提出以文化视野作为比较教育学的同一性基石,从而以“文化比较研究”这一总体框架统整比较教育学。有学者以比较研究法为基础,力图为比较教育建构独特的方法论体系。并指出比较教育作为一门学科采用的是一种哲学层面的比较视野,是研究主体基于跨文化视野考察研究对象,形成比较的广度和深度,从而获得整体性认识。这与其他学科仅仅是将比较作为研究工具有本质的不同。

有学者从研究价值角度出发,认为比较教育本质上是基于文化理解的教育研究活动,解决比较教育身份危机的关键在于提高研究层次和成果水平。并基于此认为,由于比较教育研究者文化理解意识淡薄,缺乏对研究资料历史文化因素的挖掘,没能提供具有学科独特研究视角与价值的理论成果。因此,比较教育要维护学科尊严、摆脱危机就必须提高学术研究水平。

出于摆脱西方中心主义的束缚和应对学科危机的双重需要,我国本上学派一直致力于从中国哲学与文化中为比较教育身份危机提供中国方案。有学者指出,中国特色比较教育学的发展既要“洋为中用”,又要“中为洋用”,中国学者有责任也有必要挖掘和建构本上概念和理论,与世界展开对话,为比较教育学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在理论探索上,中国学者应致力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批判继承,提出以“和而不同”作为中国比较教育研究的哲学基础和方法论取向,〔川为比较教育奠基并推动中国比较教育走向世界舞台,在全球结构中呈现中国比较教育的独特性,为走出比较教育身份危机提供了思路。

3、拓展比较教育知识领域提升比较教育的学科价值

比较教育是一门发展性学科,外部环境的异变要求比较教育改变知识领域的预设模式,从发展的视角看待比较教育知识领域的变化。

回顾比较教育的发展历程,一方面,在学科互涉、知识融合的时代背景下,比较教育的触手不断伸向其他领域,比较教育研究涉足多领域的客观现状影响着比较教育学者对比较教育研究对象的认知;另一方面,比较教育研究者出于对现代学科发展规律的体认,不断对比较教育跨越边界的研究行为进行反思和矫正,试图将比较教育稳定在安全的时空当中。比较教育学者对比较教育知识领域实然的变化与应然规定性的争论,促进学界对不断拓展变化的知识边界进行勘定。需要明确的是,对比较教育知识领域定位的目的是提升比较教育的应用价值,定位与发展的关系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

3.1比较教育的当代性

比较教育是否应严格保持其当代教育的视域,是比较教育研究时间维度上变化与争论的焦点。1982年出版的我国第一本《比较教育》教材将比较教育研究范围界定在“当代外国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其目的是“为本国教育改革提供借鉴"。从研究目的可以看出,时间维度上的当代性逻辑是建立在以教育借鉴促进当代教育发展需要之上。因此,把比较教育研究限定于当代是对当时比较教育研究现状的真实反映。随着我国比较教育多元化和国际化发展,比较教育研究目的由单一借鉴向对话交流和跨文化理解转变。

从教育是文化的反映角度而言,比较教育研究者若要对他者文化所孕育的教育全貌有清晰的认识,就必然要回溯到异文化催生出教育特殊性的历史原点。因此比较教育研究不能割断历史与当代的联系,不能孤立地看待具有强烈文化背景的教育现象。正如康德尔(Kandel , I.)所言,比较教育研究是继续教育史的研究,是教育史延伸到现在。

在比较方法上,也有学者提出比较教育研究可采用“异期纵向比较法”,即历史比较法。这也从侧面证明了比较教育研究可超越当代的观点。但是,我国学者慎重地指出,比较教育与教育史在历史领域的研究有本质的不同。教育史研究目的是重现教育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历史真实,而比较教育研究不论是运用古今对比的历史研究法,还是运用因素分析法对历史教育现象进行分析研究,都以作用于当代为条件,其目的则是促进本国、本地的教育改革,为世界教育改革服务。

我国比较教育学界基本也认同比较教育研究应强调当代性这一特征。当代性一词也由时间概念演变为具有现实意义的概念,不再是时间意义上某一时段,而是一个不断运动的形态,是历史、现在、未来的混合体。在发展逻辑上,当代性是历史发展演变的结果,当代也终将为未来的过去,因此当代性中也蕴含了未来的趋势。

3.2比较教育的内容体系

从比较教育发展历程来看,改革开放早期比较教育专注于外国教育,特别是对苏联与西方五国(美、英、法、德、日)的教育思想、制度有系统的介绍与研究,但未将本国教育纳人比较研究当中。随着比较教育理论研究的深人,学科建设问题开始得到关注,有学者提出应将中国作为对象国纳人比较研究。比较教育研究在地理概念上实现了“全球化”,并逐步形成以外国教育、国际教育、发展教育、比较研究为主要分类的内容体系。随着时代发展,比较教育不断向教育领域的各个方面延伸,研究兴趣日益多样化,涉及全球教育治理、全球各国教育改革与政策、“一带一路”教育建设、人才流动等各种课题。

学者们就比较教育研究的边界展开了研究,目前大体形成了两类观点。

其一,有些学者从对科学发展的规律认识出发,认为比较教育研究应有基本的范式和尺度,因此明确比较教育的研究范畴,为比较教育研究划定内容界线,是比较教育学存在与发展的内在要求。有学者提出以民族国家为主要分析单元开展研究,这是比较教育在教育学科体系中存在的合法性基础。但无论研究领域如何划定、分析单元如何选择,其目的都是希望比较教育在多样性基础上显示出内容的统一性和独特性,将不断演变的比较教育学规范在比较教育学的应然状态。

其二,有学者认为,国内外比较教育研究实际上已经覆盖了教育全域,研究领域和内容的不断开拓正是比较教育在现实中的实然状态。比较教育学科的一个本质特征就是开放性,它不断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需要开拓新的研究领域,生产新的知识。因此,与其将比较教育研究的范畴强制性地约束到指定内容体系的界限内,倒不如承认比较教育研究范畴的全域性和多层次性,从研究思维和方法上证实比较教育在交叉领域的存在的合理性与价值。例如,有学者提出“三圈层、多交叉结构”的学科内容体系,既对比较教育异质性的研究领域进行了分层,同时各层次对应比较教育不同思维方法,为比较教育研究建立内在同一逻辑。“三圈层”分别是比较教育发展研究、国际教育发展研究和教育比较研究;其对应的研究对象分别为比较教育基本理论、国际教育、具体教育事实;对应的方法体系则为比较范式、比较视野、比较方法。三个层次的圈层相互交叉形成比较教育特有的体系特征。

比较教育学内容体系的建构一直处于这两种观点所形成的张力之中,无论是从比较教育的存在或是存在的比较教育出发去建构比较教育学内容体系,其归宿点都是对其学科内容合理性的解释,两种观点是对立统一的关系。随着比较教育与其他学科交叉、研究内容不断深化,比较教育学也产生了边缘学科,如比较军事教育、比较教学论等。还有学者从学科融合趋势、比较教育学科属性和社会发展需要出发,预测未来比较教育学可能与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文化人类学等诸多学科发生联系并形成亚学科群。

3.3比较教育的热点主题

由于比较教育研究往往立足于现实教育问题的解决与革新,因而比较教育研究始终站在社会和时代发展的最前沿。改革开放初期,在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迫切需求的背景下,比较教育研究在教育决策层面获得重视。全国教育科学“六五”规划中,教育部将比较教育研究列为国家教育科学研究的重点项目之一。据统计,这一时期比较教育学科共承担了7项研究课题,主要研究国外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经验。国内比较教育学者基于全球视野对世界主要国家和区域的教育进行系统的梳理,形成了《外国教育丛书》等成果。全国教育科学“七五”、“八五”规划中,比较教育学科承担的课题数量大幅增加,达到46项之多。研究者的研究兴趣更加广泛,涉及教育现代化、公共教育事业、高等教育比较、课程模式比较等宏观和微观教育论题。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中,比较教育共有11项重点课题,主要涉及义务教育投资、民族文化传统与教育现代化、国际科技教育比较、教育与国家竟争力关系、综合国力与教育发展关系等发展研究的内容。

21世纪以来,中国比较教育伴随社会的变革不断进行自我调适以应对学科内外的各种挑战。有学者对21世纪以来比较教育研究热点进行了统计分析,2001-2016年,我国比较教育研究始终聚焦于亚洲国家课程比较研究、基础教育改革及其政策研究、教育公平视角下的全纳教育研究、教师教育研究、西方国家研究生教育研究、基于课程改革和教师教育的职业教育研究、高等教育发展研究、公民教育与道德教育研究、基于全球化的比较教育学元研究九个主题。一方面,比较教育研究保持其研究的广域性和当代性特征,这些研究主题都是近些年教育各领域持续改革和发展重要课题;另一方面,比较教育也越来越重视学科转型发展,不断加强比较教育元研究以实现范式转型。

在对2015-2017年中国比较教育研究的热点与动态分析中发现,研究热点依然与同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相契合。在宏观层面,为“一带一路”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智力支持;在各具体教育领域,关注高等教育“双一流”建设、大学治理现代化,基础教育核心素养、教育公平与质量,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与转型,学前教育政策与质量提升等主题的国际比较研究。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进一步以自信、开放的姿态融人世界,参与全球治理。比较教育在促进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中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逐渐成为新的热点话题。

360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