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关于我们

教育学简介 教育学杂志汇集教育学理论研究的重要成果,时刻关注教育理论研究的动态,力求为教育研究和实践的发展提供一个学术争鸣的平台。本刊优秀的编辑队伍以及 强大的学术顾问团为保证刊物的学术质量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使刊物始终具有较高的学术品位,成为我国教育界的精品理论刊物。 《教育学》期刊不仅是教育工作者学习和工作不可或缺的工具性期刊,同时也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教育政策的重要参考材料。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师...>>更多

初等教育

您的位置:首页 > 初等教育

课前预习的实践与探究小学数学
信息来源:《教育学》官方网站 发表时间: 2021/9/13 阅读数:550

课前预习的实践与探究小学数学

万玲

全白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夕丈贝尔曾说:“影响学习的最主要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预习是学生课前的一种自主认知活动,是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对新课预先进行了解、质疑、思考的求知过程。新课程理念要求除了对学生进行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外,更重要的是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和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情趣。新教材中结论性的知识越来越少,启发性的语言越来越多,留给学生的空间越来越大,这些都有利于学生开展课前预习。通过预习,可以使学生在课前对所要学习的知识有个大体了解,找到疑点,提出问题,然后带着疑点和问题听课。这有利于学生较好地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构建知识体系,提升学习效率。通过在实践中的探索,笔者认为,要使学生对预习产生兴趣、形成习惯、掌握方法,需要教师做到预习和课堂教学的和谐共存,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预习的积极作用。

1、培养预习兴趣

1.1设计难易适度的预习活动。预习内容不宜太多、太难,要难易适中,对于较难的知识应采用先扶后放、循序渐进的预习指导方法,逐步提高学生自主预习的能力和兴趣。如在教学10的认识”时,先组织学生交流“在超市找到的10",然后讲一个10的故事。在生动有趣的认识10的过程中,既轻松地建立了“一个十”的数感,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为后续学习建立了知识模型。

1.2设计形式多样的预习活动。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学习概念性知识时,可指导他们做预习笔记。而在教学空间与图形的内容时,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布置的预习任务就要侧重于动手操作和观察思考的内容,通过自主探索,逐步认识简单图形的形状、大小和相互位置关系。学生只要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观察思考,再经教师的适当点拨以及与同学的合作交流,就能在认识提升中不断生成新知。

1.3设计带有挑战性的预习任务。如预习比例的知识时,设计“用2,3,4,6四个数,你能写出多少个同等的比,比一比谁写得多”,“有什么窍门”等预习内容。在预习展示时,采用适当的竞赛和评价机制激发学生创造性发现的激情。

2、丰富预习内容

2.1予页习内容要目标明确。预习不应仅停留在一些具体的知识上,还应对“能力”“情感”“经验”等方面目标提出明确要求。不同年级的学生预习要求不同,如:低年级学生侧重于在兴趣活动中进行预习,注重预习兴趣和习惯的养成;对中高年级学生则应注重数学思想、逻辑思维和学习方法的培养。

2.2予页习内容要多元化、有层次性。根据不同课型、不同的学习内容,指导预习也要因材而异。如五年级下册“分数的基本性质”预习指导:(1)什么是分数的基本性质?你可以举例吗?(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证明它,看看谁是明天的课堂明星。激励学生动手动脑,积极尝试。学生个体是存在差异的,预习指导也要注意层次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预习都能得到不同的收获。如四年级“运算律”的预习指导:(1)这节课要学哪些运算律?}2}你能举例说明其中的一个运算律吗?(3)你有哪些疑问?让学生有选择地完成适合自己的预习内容,而不是回圈吞枣地应付了事。

3、指导预习方法

任何有效的学习都离不开好的方法,预习也不例外。根据小学数学教材的特点,以及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及认知规律,教学中我尝试采用了以下几种预习方法,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3.1“予页习题单”辅助预习。教师预先设计针对性较强的预习题单,使学生在完成预习题单的同时,对所要学的知识有个初步的认识。

3.2边阅读边练习式预习。对于概念性较强的内容,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尝试课后练习,遇到问题再反复阅读分析,这种先研后学的预习方式能有效促成高效课堂。

3.3操作实验式预习。对于较为抽象、蕴含着丰富数学思想的内容,应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先动手操作,再系统学习。如: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平面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等,课前要求学生动手操作,初步感知所学知识。

3.4材料一准备式和小组合作式预习。数学源于生活,运用现实生活情境材料一,组织学生自主探究、交流合作,能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因此,对于预习效果,不应强求学生都达到相同的水平,同时要及时对好的预习方法和结果进行激励性的评价和展示交流,使学生收获成功的喜悦和体验。持之以恒,就能使预习成为学生企盼的活动、进步的阶梯和成功的良习。

 

 

 

360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