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关于我们

教育学简介 教育学杂志汇集教育学理论研究的重要成果,时刻关注教育理论研究的动态,力求为教育研究和实践的发展提供一个学术争鸣的平台。本刊优秀的编辑队伍以及 强大的学术顾问团为保证刊物的学术质量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使刊物始终具有较高的学术品位,成为我国教育界的精品理论刊物。 《教育学》期刊不仅是教育工作者学习和工作不可或缺的工具性期刊,同时也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教育政策的重要参考材料。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师...>>更多

中等教育

您的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教师社会性及其发展研究综述
文章来源:《教育学》官方网站 发表时间: 2018/4/1 阅读数:865

教师社会性及其发展研究综述

张发云  俞爱宗

  摘要:随着素质化教育的推进,学生社会化发展的重要性凸显。与此同时,教师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性也凸显出来。国内外学者对于社会性及社会化的论述集中在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四大学科。本文将从社会化及社会性谈起,依次谈及教师社会性及社会化的涵义、教师社会性的构成、教师社会性的特征、教师社会性的不足及教师社会性的发展途径。

 关键词:社会化;教师社会化;发展途径

 本研究收集了国内外关于社会化和社会性发展的书籍10多本。通过中国知网、万方平台检索,检索教师社会性出现60篇论文,检索教师社会化出现133篇论文。在本文中会交替出现社会性与社会化两个概念,为使本文概念清晰,在此说明。教师社会化是指教师学习社会知识、社会技能、社会规范、社会情感、社会观念、社会交往以此适应社会期待、自我发展的过程。教师社会性是指教师社会化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具体情况,是指与教师职业社会期待及自身社会适应相关的知识、技能、情感、观念、规范。社会化相当于一条线,而社会性则是具体的点,点离不开线,线也必须由点构成。因此,讨论教师社会化也就是讨论教师社会性。

1、社会化与社会性涵义综述

1895年,德国社会学家齐美尔《社会学的问题》中首次使用“社会化”这一术语以此来解释群体形成的过程。美国社会学家罗伯逊认为“社会化是使人们获得个性并学习其所在社会的生活方式的社会相互作用的过程。”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认为“社会化”是个体学习社会对特殊角色要求并使之成为社会体系中发挥作用的成员的过程。安德烈耶娃认为“社会化是一个双面的过程,它一方面包括个体通过进入社会环境、社会体系,掌握社会经验;另一方面包括个体的积极活动,积极介入社会环境,而对社会关系体系积极再现的过程。”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凯姆认为“社会化是社会事实对人的行为的强制作用在人的行为上的表现过程。”Newman认为“社会性就等同于角色、角色关系、社会化、社会认同、社会技能、友谊形成、模仿能力、家庭关系、作为各种社会群体的成员、与参照群体的认同、小组认同。”

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认为“社会化就是指个人学习知识,技能和规范,取得社会生活的资格发展自己社会性的过程。”著名社会学学者郑杭生认为“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与社会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化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形成稳定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社会文化得以积累和传递,社会结构得以维持和发展,人的个性得以健全和完善,这是伴随人生始终的长期过程。”林崇德认为“社会性是指由人的社会存在所获得的一切特征,符合社会规范的典型行为方式。”张文新认为“社会性发展是指儿童与他人关系中表现出来的行为模式、情感、态度和观念以及这些方面随着年龄而发生的变化。”

综上所述,社会学偏爱“社会化”一词用来描述个体的“社会性”发展过程。心理学则喜欢用“社会性”来描述社会化结果。社会化是指个体在社会环境下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化,包括社会角色与社会规范的内化、社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的养成、掌握社会经验实现社会适应的过程,社会化有阶段之分。社会性则是指个体社会化各阶段特性及其发展结果,主要包括社会知识、社会技能、社会情感、社会规范、社会观念这五个方面。

    2、教师社会化及社会性涵义综述

教师社会化这一概念是沃勒在1932年《教师如何教学:专业类型的决定因素》中首次提出的。英国社会学家莱西认为教师社会化是成为专门教师并逐渐胜任教学中的各种角色的过程。教育大辞典中定义教师社会化是教师学习其职务及其在专业团体所经历的过程。吴康宁教授认为“教师继续社会化是指个体在承担教师职业角色之后为更好的扮演角色而进行的社会化。”钱扑“教师继续社会化是指从事教师职业的人为胜任这一教师角色而从价值观念、知识技能、行为模式而做出改变和更新的过程。”

综上所述,各位学者对于教师社会化的涵义论述都定为“过程”。不难发现,教师社会化涵义中存有教师社会性的涵义。正如上文所说,社会化与社会性是点面之间的关系。教师社会化是作为主体的教师为胜任教师这一特殊角色、为符合社会期待、为适应社会生活,不断发展社会知识、社会技能、社会情感、社会规范、社会观念的过程。教师社会性则是作为主体的教师为胜任教师这一特殊角色、为符合社会期待、为适应社会生活,所具备的社会知识、社会技能、社会情感、社会规范、社会观念。

    3、教师社会性构成综述

王廷卓,刘天蔚在《教师教育要关注教师的职业社会化—关于师范生预期社会化调查的思考》(2005)中从职业动机、职业理想、职业角色、职业手段、职业规范、职业性格六个方面描述书教师社会性。朱沛雨在《角色期待与教师角色社会化探析》(2007)中将教师角色社会期待分为素质期待、形象期待、职责期待三种;将社会化内容分为掌握时代的知识和技能、内化职业价值和规范、形成职业性格、培养创新精神四个方面。刘淑兰在《论教师的社会性不足及其补救》(2007)中认为社会化包含两个方面的涵义:一方面是个人接受社会经验的影响内化社会的行为准则,掌握社会生活知识技能;另一方面是个人积极参与社会生活,介入社会环境、参加社会关系系统,再现社会经验。马华维,姚琦,乐国安在《教师社会化内容的结构》(2008)中将教师社会化分为四个维度,即角色知识(教师在与相关群体的互动中如何表现)、工作胜任(与教师工作相关的职责、和技能的掌握)、学校知识(与学校的历史、目标、结构制度等基本情况相关的知识)、学校政治(与学校内部权力分配相关的知识,如学校的潜规则、利益分配等)。分类依据:参考其他行业的社会化问卷、在平衡地区、学校类型和性别的基础上随机选取64名教师进行半结构化访谈(访谈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为了适应教师角色一名刚入职新教师需要学习哪些方面的内容,适应良好的教师具备什么样的特征)。优点是进行量化研究,为教师社会化量化研究提供了一个选择方向。缺点是仅仅用角色知识、学校知识、工作胜任、学校政治四个维度来表征教师社会化程度显得不严谨。分类缺少政策依据,缺少对社会化的理论综述。朱沛雨《初任教师继续社会化状况的调查与思考》(2009)将教师社会化构成分为内化职业价值、获取职业手段、认同职业规范、形成职业性格四个方面。韩丽娟在《论中学教师社会化人格的构成和培养》(2016)中将教师社会化分为良好的情感素养、良好的人际关系、明确的角色定位三个方面。

综上所述,各位学者在论述教师社会化或者社会性的构成时,有的侧重职业规范,有的侧重角色内涵,有的侧重教师情感和人际关系,有的侧重教师知识和技能。当然,这些都属于教师社会性内涵,只是需要严谨的理论和实践支撑使其有机统一起来。多数学者并没有针对自己的分类观点展开论述,说明分类的合理性。总的来说,教师社会性的内容构成包括与时代相关的知识与技能、职业价值和规范、职业性格、职业动机、职业理想、职业角色、良好的情感素养、人际关系。

    4、教师社会特征综述

李文娟在《论现代教师继续社会化的发展》(2008)中提出了现代教师继续社会化的四个特征,即个性化、终身化、多元化、综合化。个性化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有别于他人,符合社会行为规范、价值标准、但又不排斥个性发展的特征。个性化要求教师需要根据自身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以及自身现实发展自己的社会性;终身化强调教师社会性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不断发展变化;多元化是指教师要把握自己的多种社会角色;综合化是指教师还需要涉及其他领域的社会知识和技能。

    5、教师社会性发展不足综述

朱沛雨在其硕士论文《初任教师继续社会化研究》中分析了教师社会性不足的三个方面。一,职业价值内化程度偏低;二,职业技能缺乏;三,职业性格尚有缺陷。刘淑兰在《论教师的社会性不足及其补救》(2007)中认为教师社会性不足体现在社会人际交往困难、教师性格不足、公民意识不高、社会生活角色能力不足四个方面。分析其原因:与学校组织的社会特性有关、被社会期待的教师形象的传统影响、教师职业制度的特性、教师工作负担大挤压教师社会生活。陈昌盛在《教师社会性发展的反思与展望》(2009)中提出教师社会性发展不足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社会交往不足、人际压力明显;其二,一般性格成长不足;其三,生活单一,公民意识不丰富。

综上所述,教师社会性的缺乏具体体现在教师社会生活中,包括教师人际交往存在的问题、教师性格的不足、教师作为现代公民的政治、社会意识缺乏、社会角色的适应能力不高。当下社会对教师期待过高与教师实际相差甚远,这种期待于教师而言是压力源,扮演不好教师角色的教师为了不至于“挨骂”,则会表现出伪装的一面,人前说的头头是道,但是出工不出力。也有教师甚至不愿意伪装,直接在课堂上暴露出本性,言语过激、行为不当。在论述教师社会性不足时应当对教师问题行为作深度剖析。应从知识、技能、情感、规范、观念五个角度进行分析。

    6、教师社会性发展途径综述

王廷卓,刘天蔚在《教师教育要关注教师的职业社会化—关于师范生预期社会化调查的思考》(2005)中强调要进一步加强包括师范生在内的各类教师的职业理想、职业动机的教育与引导、促进教师职业价值的内化。教师教育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选择方面更要重视教师条件性知识和其他人文、自然科学知识的学习与掌握。重视并加强教师和未来教师职业性格的塑造,健全其良好的性格品质。朱沛雨在其硕士论文《初任教师继续社会化研究》(2006)中从学校部门、教育部门、教师自身三个方面提出了初任教师社会性发展建议。学校要创建良好的学校文化、完善校内初任教师导入制度、促进教师之间的社会互动、发展校本培训;教育部门要完善初任教师入职指导制度、开展非学历继续教育、提高教师员额编制、减轻初任教师工作负担;教师自身要正确领会职业角色期望、自觉进行职业角色实践。朱沛雨在《角色期待与教师角色社会化探析》(2007)中分析了教师社会化发展途径。即获得教师资格、提高教师学历、参加短期的在职培训、在校培训以及自我学习五个方面。董玲在《有效促进新任教师专业社会化发展的策略思考》(2008)中认为教师社会化发展途径如下。加强职前培养、加强学校组织和管理(校长、带教老师)、重视在职培训、新任教师入职培训、校本培训模式、营造新任教师终身学习的文化氛围。刘淑兰在《论教师的社会性不足及其补救》(2007)中提出进一步开放教育,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在教师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中,要下功夫研究如何重视社会活动与社会常识;奖励教师积极参加社会活动、社会体验活动;对特别缺乏社会常识、社会性的教师制定特殊的举措。陈昌盛在《教师社会性发展的反思与展望》(2009)中提出教师社会性发展三种途径。其一,在师范教育中建构综合、现实、可操作的社会课程体系,更新教育实习的模式;其二,在继续教育中形成开放学校教育、社区教育的社会支持体系;其三,教师教育新转向,呼吁教师闲暇教育。陈教授从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两个角度提出的教师发展途径为后来研究者提供了方向,我们既要保证职前培养阶段教师社会性的发展也要确保职后从教生涯教师社会性的发展。缺点在于没能将教师社会性发展内涵具体展开论述,并根据分类提出发展途径。韩丽娟在《论中学教师社会化人格的构成和培养》(2016)中从以下两个方面描述。即发展途径接受人文学科的教育、参加实践融入社会。

综上所述,在教师社会性发展途径上,各学者见识独到。刘淑兰和陈昌盛从职前和之后两个角度提出建议。韩丽娟从发展内容角度提出要对人文学科的教育、实践教育。董玲从职前培养、职后培训两个角度提出建议并且关注初任教师与在职教师的不同。由此提出两方面建议。第一,教师社会性发展首先要对发展对象作区分。借助于教育社会学理论将教师社会化分为预期社会化和继续社会化两个阶段,那么作为预期社会化和继续社会化的不同教师要有不同的发展途径。第二,要厘清所有支持途径,形成支持系统。家庭方面、学校方面、社会方面、政府方面、教育部门及教师自身要形成合力。

参考文献:

[1]费孝通.社会学概论[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4,54

[2][俄]安德烈耶娃著 蒋春雨等译.社会心理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6

[3]刘慧珍.教育社会学[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88,87

[4][美]罗伯逊著 黄育馥译.社会学(上)[M].上海:商务印书馆.1990,138

[5][美]帕森斯著 梁向阳译.现代社会的结构与过程[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8,54

[6]钱扑.教育社会学的理论与实践[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180

[7]俞国良,辛自强.社会性发展心理学[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2

[8]吴康宁.教育社会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214

[9]王廷卓,刘天蔚.教师教育要关注教师的职业社会化—关于师范生预期社会化调查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5(2)

[10]朱沛雨.初任教师继续社会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

[11]刘淑兰.论教师的社会性不足及其补救[J].教师教育研究,2007(6)

[12]朱沛雨.角色期待与教师角色社会化探析[J].当代教育论坛,2007(21)

[13]董玲.有效促进新任教师专业社会化发展的策略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8(11)

[14]李文娟.论现代教师继续社会化的发展[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8(4)

[15]马华维,姚琦,乐国安.教师社会化内容的结构[J].心理科学,2008,31(4)

[16]陈昌盛.教师社会性发展的反思与展望[J].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学刊,2009(3)

[17]韩丽娟.论中学教师社会化人格的构成和培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6(11)

 

360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