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关于我们

教育学简介 教育学杂志汇集教育学理论研究的重要成果,时刻关注教育理论研究的动态,力求为教育研究和实践的发展提供一个学术争鸣的平台。本刊优秀的编辑队伍以及 强大的学术顾问团为保证刊物的学术质量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使刊物始终具有较高的学术品位,成为我国教育界的精品理论刊物。 《教育学》期刊不仅是教育工作者学习和工作不可或缺的工具性期刊,同时也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教育政策的重要参考材料。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师...>>更多

高等教育

您的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积极情绪对大学生学习韧性的影响
文章来源:《教育学》官方网站 发表时间: 2018/5/9 阅读数:861

积极情绪对大学生学习韧性的影响

许慧

摘要:学习韧性是个体在学习过程中面对压力、困难或逆境时有效应对和积极适应的能力。积极情绪是指个体的某种需要获得满足时的愉悦体验。积极情绪与大学生学习韧性呈显著正相关,积极情绪可以正向预测大学生的学习韧性,积极情绪的增加可以提升大学生学习韧性的水平。高校应秉承创新理念,构建基于积极情绪的大学生学习韧性培养模式,以满足社会对培养创新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积极情绪;学习韧性;大学生

学习韧性是学习心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大学生学习和创新的动力和保障。目前,越来越多的人发现情绪因素对学习韧性的发展起着核心影响作用。但从积极心理学视角研究积极情绪对学习韧性的影响还不多见。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方法,分析积极情绪对大学生学习韧性的影响,以期构建基于积极情绪的大学生学习韧性培养模式来满足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

一、学习韧性与积极情绪的相关研究

积极心理学家认为,韧性是心理的机制,也称心理韧性,是个体应对各种压力以维持、促进个体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心理特质;也是个体具有的各种积极心理资源的有机组合,它能使个体在面对内外压力时,积极进行自我修复与调适,最终使个体走出困境,并感到更有力量、更具自信且获得成长和进步的能力。

学习韧性是心理韧性在学习心理中的反应。国外对学习韧性的研究只有相关探讨却无直接阐述,国内的相关研究也刚刚起步。目前,国内仅有一篇关于学习韧性的研究,该研究认为,学习韧性是学生在应对学习中的压力与挑战时的能力,包括行为特征、情绪调控、积极认知、人际支持四个维度。本文认为,学习韧性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面对压力、困难或逆境时有效应对和积极适应的能力,包括对学习的积极认知、学习兴趣、坚持性及合作学习四个维度。积极认知是大学生对学习任务和压力的积极评价和积极应对;学习兴趣是大学生对学习的喜好;坚持性指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面对失败、困难、挑战等事件的耐力、克服困难的决心和行动;合作学习指大学生与同伴之间、教师之间共同学习的能力。

大学生的学习韧性受自身认知、情绪、行为特征、价值观及家庭、学校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研究发现,积极情绪有助于个体学习韧性的增加。积极情绪是指个体的某种需要获得满足时的愉悦体验。弗雷德里克森强调,在具备韧性和不具备韧性的人之间,最关键的差异是他们能否运用积极归因产生积极情绪。一些学者也发现,积极情绪对保证个体的生存和适应以及学习、记忆、决策等都起着重要作用;年轻人的认知、以及积极情绪在决定和形成个体学业目标、应对环境和社会各种挑战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

二、积极情绪对大学生学习韧性影响的量化研究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探讨积极情绪对大学生学习韧性的影响。本文的研究假设为:积极情绪与学习韧性呈正相关并对学习韧性有正向预测作用。

1.研究对象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式,从河南高校抽取本科生320名,年龄在18-22岁之间;共发放《积极情绪问卷》、《学习韧性问卷》的合订册320份。剔除无效问卷,有效问卷287份,有效率为89.69%,其中男生113名,女生174名。

2.测量工具

(1)采用自编的《学习韧性问卷》共21个项目。运用专家讨论、访谈、开放试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大学生《学习韧性问卷》进行编制,统计检验表明,问卷信度与效度良好。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4,重测信度为0.65;该问卷包括4个维度:积极认知、学习兴趣、坚持性、合作学习。采用5点评分:1非常弱、2较弱、3一般、4较强、5非常强

(2)采用由邱林等修订的《积极情感消极情感量表》(PANAS)。其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85以上,重测信度为0.76。由于本研究探索积极情绪对学习韧性的影响,因此只采用问卷的积极因子(PAS),本研究中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7,采用5点评分:1非常轻微、2比较轻微、3一般、4 比较强烈、5非常强烈。

3.数据处理

数据采用SPSS17.0整理,并进行显著性差异t检验、相关检验及回归分析。

4.结果

(1)大学生学习韧性、积极情绪及性别差异检验。首先,大学生的学习韧性状况及性别差异检验显示,大学生学习韧性总平均分为3.15,处于中等水平,且无显著性别差异,说明男女大学生在学习韧性水平上是相当的;各维度检验显示,除合作学习得分较低(低于3分)之外,积极认知、学习兴趣及坚持性三个维度均在3-4分之间,处于一般至较好水平,均无显著性别差异,说明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对学习有积极认知、坚持性也较好,但需要提高合作学习能力。其次,大学生积极情绪得分3.56,处于一般至较好水平,且无显著性别差异,说明男女大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较多的积极情绪。

(2)大学生学习韧性与积极情绪的相关分析和积极情绪对学习韧性的回归分析。大学生学习韧性与积极情绪的相关分析显示,积极情绪与学习韧性及各维度均显著正相关。为了进一步检验积极情绪对学习韧性的影响,分别以学习韧性为因变量,积极情绪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52.86,P<0.001,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825,在0.001水平上显著,学习韧性与积极情绪存在显著线性关系,自变量“积极情绪”可以解释因变量 “学习韧性” 积极情绪来预测学习韧性的水平。的46.1%(R2=0.461)。此结果说明可以通过评估,本调查结果检验了理论假设:学习韧性与积极情绪显著正相关,积极情绪能正向预测学习韧性水平。这说明积极情绪是大学生学习韧性的重要影响变量,积极情绪的增加可提升大学生学习韧性水平。

5.讨论

(1)积极情绪影响大学生对学习的积极认知。

本调查显示,积极情绪与大学生对学习的积极认知呈正相关,说明积极情绪的增加可以促进大学生对学习的积极认知。大学生大脑发育已经成熟,情绪状态也相对稳定。因此,大部分学生对学习有积极的认知,并能体验到较多的积极情绪,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的积极认知较少,一旦遇到困难或挫折,便会怨天尤人,失去努力学习的动力,对于这部分学生可以通过培养其积极情绪来改善他们对学习的消极认知。

(2)积极情绪影响学习兴趣。

由调查得知,积极情绪与学习兴趣呈正相关,说明积极情绪的增加可以提升大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心理学家认为,兴趣会促使个体对从事的活动产生“  ”(福乐)的愉悦感觉。一项纵向研究发现,在控制了学生原先能力和分数水平的情况下,有 “福乐”体验的学生对学我们深思的一个问题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对学习的强调和重视使得很多学生把学习看成 “应该 ”做的事,并不能形成主动学习兴趣,因此对于学习兴趣的诠释和量化,还需进一步探讨。

(3)积极情绪影响学习的坚持性。

调查发现,积极情绪与学习坚持性呈正相关,这说明积极情绪可以提升大学生的学习坚持性。积极情绪的积累使个体更具抗压性,并能增加其对目标尤其是长期目标的坚持。我国大部分学生是在应试教育的竞争与压力中成长起来的,因此他们具有较强的学习坚持性,但也有一些大学生沉溺于网络游戏,导致他们玩游戏的快乐情绪与坚持性很高,而学习坚持性很低,对于这类学生应引导他们重视知识学习,并通过调节积极情绪增强其学习韧性。

(4)积极情绪影响合作学习能力。

调查显示,大学生的合作学习维度虽然得分最低,但与积极情绪成正相关关系。竞争和压力使我国大学生独立坚强,却不善于合作与分享。也许他们认为,合作会使自己获胜的机会减少。事实上,心理学研究早已发现,合作能产生思维的碰撞,有效合作是一种快乐的学习,有益于个体成功。数学家洛萨达把积极情绪对合作学习的影响与积极情绪的“拓展-构建”理论相结合,从而发现积极情绪使学生变得更团结、更自信、更能解决问题。

三、构建基于积极情绪的大学生学习韧性培养模式

传统的学习心理教育多重视知识积累,缺乏学习韧性的培养,这种单一模式已不能满足社会对培养创新人才的需求。结合本调查结果,本文认为,大学生学习韧性培养应秉承创新的理念,构建基于积极情绪的大学生学习韧性培养模式。

第一,引进提升积极情绪和学习韧性的评估内容。目前我国高校基本上只对大学生实施心理症状或人格特征的评估,很少评估大学生的学习心理和情绪状态。研究表明,情绪是学习心理的核心变量,学习韧性是学习心理的重要内容,对两者的评估是衡量大学生心理素质和高等教育效果的重要指标。建议高校将《学习韧性问卷》、《积极情绪问卷》纳入大学生心理状况的评估机制中,掌握大学生学习韧性和情绪状态及其变化规律,并运用适当的教育方式使其学习韧性或积极情绪水平回归正常并得到提升。

第二,引进培养学生积极情绪的教育内容。培养大学生的积极情绪是一项长期的工程,目前我国高校尚缺乏对学生积极情绪的专门教育,建议高校在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中,引入积极情绪的教育内容,使大学生在学习与创新中学会认知、管理和调节自我情绪。

第三,开展提升学生积极情绪与学习韧性的训练活动。2013年笔者实施的大学生团体辅导探讨了积极情绪对学习韧性的影响效果。辅导的材料之一是让大学生观看澳大利亚青年尼克·胡哲演讲的视频。尼克·胡哲天生四肢俱无,却自强不息,甚至掌握了很多正常人没有的能力,他凭借身体力行的示范和激情洋溢的演讲,感动了世界各个角落的人们;他的成功不仅源于他顽强的意志,也离不开他面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同学们震惊于他的毅力和坚强,感叹于他不畏生活的挑战和乐观。在辅导后的反馈中,同学们纷纷表示:“看过尼克·胡哲,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坚持、不努力。”

第四,运用课堂渗透促进学习韧性和积极情绪的提升。课堂渗透是指通过专业课或心理健康教育课来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及学习韧性。课堂中,教师发挥言传身教的作用,以自身良好的情绪状态影响学生;同时运用有趣的课堂设计,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笔者曾尝试运用 “摘桃子”效应组织了 “问题+辩论式”课堂教学。即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将设计好的问题从易到难发给学生。当然教师在创设问题时要注意避免 “地板效应 ”(太容易,不具挑战性)和“天花板效应”(太难,不具可行性)。课堂效果显示,在回答问题和辩论过程中,“桃子”越摘越多,学生越跳越高,这种教学模式还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思维,让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我国大学生比较习惯于课堂讲授,这种教学方法固然重要,但对于一些缺乏学习韧性的学生仍是一种被动学习体验。教师如果能充分利用课堂环境引导学生的积极认知,提升其积极情绪,那么就能促进大学生增强学习韧性。

第五,发挥校园文化的积极向上作用。校园环境是大学的隐形课堂,对大学生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通过积极的校园文化环境,如知识专栏、网络媒体、公益讲座等渠道,向大学生传播积极乐观的信息、传输科学理念、展示成功人士案例、组织健康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塑造他们积极乐观又具韧性的人格。

360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