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关于我们

教育学简介 教育学杂志汇集教育学理论研究的重要成果,时刻关注教育理论研究的动态,力求为教育研究和实践的发展提供一个学术争鸣的平台。本刊优秀的编辑队伍以及 强大的学术顾问团为保证刊物的学术质量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使刊物始终具有较高的学术品位,成为我国教育界的精品理论刊物。 《教育学》期刊不仅是教育工作者学习和工作不可或缺的工具性期刊,同时也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教育政策的重要参考材料。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师...>>更多

高等教育

您的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创客教育的价值潜能及其争议(上)
文章来源:《教育学》官方网站 发表时间: 2018/11/13 阅读数:835

创客教育的价值潜能及其争议(上)

杨现民  李冀红

摘要:全球创客运动的蓬勃发展为教育的创新改革提供了新的契机。创客教育是一种融合信息技术,秉承“开放创新、探究体验”教育理念,以“创造中学”为主要学习方式和以培养各类创新型人才为目的的新型教育模式。做中学、快乐教育、大成智慧、构造论是创客教育背后的核心理念。创客教育具有无限的价值潜能,将对个体发展、课程改革、教育系统变革以及国家人才战略产生重大影响。创客教育的实践框架需要从创客环境、创客课程、创客学习、创客文化、创客教师队伍、创客教育组织、创客教育计划等多个方面协同推进。在实践方面,由美国引领下的全球创客教育运动正在兴起,而且表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与此同时,创客由于过度强调制造产品的价值,忽视了对非创客人群存在价值的尊重,可能是一种畸形的技术文化。在推进实践的过程中,创客教育应积极应对发展过程中面临经费问题、教师培训问题、与课程要求以及考试的矛盾、教育公平和均衡问题等诸多挑战。

关键词:创客;创客空间;创客教育;创客运动;实践框架;发展路径

一、创客与创客运动

21世纪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世纪,国际化、信息化、网络化、个性化逐渐成为世纪的“标记”。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推动全社会各领域的深刻变革。互联网与各行业的跨界融合(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互联网金融等),必将催生全新的经济形态,也就是近期流行的“互联网+”的概念。实上,除了行业形态的升级改造外,互联网以及诸多新兴技术,如3D技术(3D显示技术、3D虚拟现实技术和3D打印技术)(王娟等,2015)、开源软/硬件等,也在对个体创新产生实质性影响,大大推动了全球创客运动的发展。

1.创客的内涵

创客运动可以理解为“互联网+DIY":人人都可以像科学家、发明家一样,利用身边的一切资源(如软件、硬件、材料、专家、同伴等),将自己的创意变成现实,并通过互联网平台快速分享给全世界。那么,什么是“创客”?目前学术界还未给出公认的定义。网络上比较流行的解释是“创客( Maker)一般是指不以营利为目标,利用3D打印技术以及各种开源硬件,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李凌等,2014)。笔者认为,创客既是一群喜欢或享受创新的人,又是一种文化,一种态度,一种学习方式。

创客是一群喜欢或享受创新的人。创客跨越了年龄、性别和种族,人人皆可参与。只要你有创意的想法,愿意通过不断尝试、协作、交流将创意变成现实并通过创客社区分享,你就是创客。创客们的作品五花八门,有会呼吸的笔、种能杯子、自动喂狗机、信用卡大小的计算机、自行车报警器、多功能餐具、电子盲人领路器等。虽然创客们的兴趣点、专业知识等各有不同,但他们身上拥有一些共同的特质,比如想法多、爱动手、敢冒险等。创客是一批由强烈的内在动机和兴趣驱动的创意设计与实现者。

创客是一种自由、开放、民主、草根传播的社会文化。人类的发展史已经证明,只有真正拥有自由、开放、民主的社会,才能源源不断地产生创新的动力。创客就是要营造一种无拘无束、自由发挥、开放交流、全民参与的社会文化,鼓励更多喜欢创造、探索、分享的民众,通过亲自动手设计、制作、修改、完善,进而创造出独一无二的产品和服务。

创客是一种无所不能、不走寻常路的人生态度。创造的过程从来都是曲折的,一件看似简单的创意作品,其背后可能会遭遇诸多挑战、困难和挫折。创客是一群快乐的游玩者(Player),享受着创造带来的无穷乐趣。在创客的眼里,“一切皆可创造”。创客身上散发出的不仅是快乐的味道,更是一种坚持自我、寻求突破、不走寻常路的人生态度。正是这种态度,才使得创客们“披荆斩棘”,创造出更多的创意作品,也给社会带来一种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创客是一种动手操作、探究体验式的学习方式。“做中学”是创客背后的核心理念,创造即学习。一件作品的创造往往需要跨越多个学科,综合应用多种知识和技能,不断探究、体验、实验和检验。创客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学习新知识,并通过实践应用将知识内化、巩固和提升。这种个性化的动手探究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正是当前学校教育所忽视和对待增强的。创客式学习也为解决当前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高分低能、创新人才缺乏等现实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

2.创客的起源

关于创客的起源,有人认为最早源于2001年由美国MIT比特与原子研究中心发起的Fab Lab( Fabrication Laboratory)创新项目。Fab Lab(微观装配实验室)以个人创意、个人设计、个人制造为核心理念,旨在构建以用户为中心的,融合设计、制造、调试、分析以及文档管理全流程的创新制造环境。据Fab基金会统计,目前全球已有30多个国家建设了Fab Lab,通过标准化制造工具(激光切割器、数控铣床、嵌入式处理器、CAD/CAM软件、电路板等)与流程的分享,形成了全球最大规模的分布式创新制造实验室。

也有人认为,创客思想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西方兴起的DIY ( Do It Yourself,自己动手做)o DIY从最初自己修理房屋,到自己修理家电、自己组装电脑,再到现在可以DIY任何东西,比如DIY发型、DIY美食、DIY面膜以及DIY自行车。DIY最初的目的是为了节约开销,现在则转变为兴趣驱动下的个人创意秀,即创造一切新颖独特的物品,而这也正是创客的精髓所在。创客除了进行基于个体的自行设计和制造(DIY)外,更多的是进行集体的、跨界的合作创造(Do It Together) o

3.创客运动与教育的碰撞

Fab LabDIY理念与实践在全球的传播,推动了创客运动的兴起与快速发展,掀起一股创新浪潮。创客运动是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日常生活中创造新颖的物品,并通过各种线上、线下的论坛与他人分享创造的过程与作品(Halverson & Sheridan,2D14)。前《连线》杂志主编Chris Anderson } 2012}}认为创客运动有三大主要特征:使用多种数字桌面工具;遵循共享设计、在线协作的文化规范;使用共同的设计标准以促进分享和产品的快速迭代。

近年来,各种创客空间(Artisan's Asylum,Noisebridge,  Mt. Elliott)、创客社区(hops://diy.org/,   http://www.dfrobot.com.cn/,   http://makespace.org)、创客大赛(如中国联想创客大赛)、创客嘉年华(如美国每年举行一次的Maker Faires)不断出现,大大促进了创客之间的种慧交流和碰撞,诞生了一大批极具创意的产品。实际上,很多创客作品具有规模化生产、市场推广的前景,创客运动将对全球经济带来难以估量的价值。创客们不再仅仅寻找STEM或其他创新领域的工作,而是有望创造出新的工作机会和新的产业(Kalil,  2010。除了经济价值外,创客运动还有助于创新文化的普及,带给民众更多积极向上、友好协作、开拓进取的正能量,促进社会繁荣。21世纪人类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如气候变暖、环境污染、食品安全、恐怖主义、种族冲突等),传统的方法和机制难以突破困境,必须依靠每个公民的集体种慧和大胆创新才有可能化解危机。

担负培养大批创新人才重任的教育如何实现系统变革,如何顺应和支撑整个社会的大变革,是当前全球教育界面临的巨大挑战。创客运动与教育的结合与碰撞已是必然,“创客教育”正在为教育的创新发展开启“一扇窗”。美国总统奥巴马在200911月“Educate to Innovate”运动的发言中呼吁“每个学生都应成为创造者,而不仅仅是消费者”。随后,美国自宫启动“创客教育计划”( MakerEducation Initiative ,  MEI ),由创客运动领导者、(Make》杂志的创始人Dale Dougherty领衔执行。该计划旨在通过推动创客空间的建设以及发展各种创客项目,激发孩子的兴趣、信心和创造力,让每个孩子都成为创客。美国的创客教育正在试图将学校内教育与学校外教育连接起来,构建无所不在的创客空间,为所有孩子发挥创意提供公平的机会和自由的环境。当前,创客教育不仅在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开始风行,包括我国在内的很多发展中国家也逐渐意识到创客教育的战略价值,开始积极推动创客教育。

二、创客教育的理念与价值

创客运动与教育的“碰撞”,正在慢慢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组织、模式与方法,创客教育应运而生。由于创客教育是新生事物,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并不多,少数学者开始探讨创客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郑燕林等(2014剖析了美国中小学创客教育的内涵、特征以及实施路径。祝种庭等(2015)对创客教育的内涵进行了归纳,并对创客教育在我国的现状以及发展方向进行了深层次解读。谢作如(2014)以温州中学为例,重点对中小学创客空间的建设目标、建设条件以及运营计划进行了介绍。总的来说,目前学术界对于创客教育的认识刚刚开始,还有很多问题和困惑u}待解答和澄清,以更好地指导和推进创客教育实践。

1.何谓创客教育

创客教育以信息技术的融合为基础,传承了体验教育、项目学习法、创新教育、DIY理念的思想(祝智庭等,2015);提倡“基于创造的学习”,强调学习者融入创造情境、投入创造过程(郑燕林等,2014)。基于此,笔者尝试给出综合性的定义:创客教育是一种融合信息技术,秉承“开放创新、探究体验”教育理念,以“创造中学”为主要学习方式和以培养各类创新型人才为目的的新型教育模式。传统教育具有深深的工业化烙印,是典型的基于知识的教育(Knowledge-Based Education );创客教育则是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以能力为导向的教育(Competence-Based Education)

实际上,可以从两个角度去理解创客教育:一种是“创客的教育”,旨在培养创客人才;另一种是“创客式教育”,旨在应用创客的理念与方式去改造教育。对于“创客的教育”,可以通过开设专门的创客课程,建立创客空间,配备专业化的指导教师进行实施;对于“创客式教育”,则需要将创客运动倡导的“动手操作、实践体验”理念融入各学科教学过程,开展基于创造的学习。无论是“创客的教育”还是“创客式教育”,最终的教育目标是一致的,即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创新型人才。因此,二者又是融合的,可以相互支撑。实施创客式教育必将使更多的学生具备创客思维和创客能力,进而成为真正的创客;专门的创客课程开设以及创客人才培养,又将促进学生在其他学科开展基于创造的学习。

2.创客教育的理念

创客教育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教育理念,其中最突出的便是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提出的“做中学”( Learning By Doing)思想。“做中学”也就是“从活动中学”、“从真实体验中学”,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知行合一。杜威提出的做中学主要涵盖艺术活动(如绘画、唱歌)、手工活动(如烹饪、纺织)和需要动手操作的科学研究(如机器人研发、物质合成)三个方面。信息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拓宽了“做”的广度和深度,提升了“做”的速度,也使得“做”出的成果传播得更快、更远。举例来说,音乐课孩子们可以利用音乐创作软件FL Studio Mobile,随心所欲地发挥自己的音乐才能,创编属于自己的奇特美妙的“歌曲”;成型后第一时间通过创客社区、社交媒体等多渠道分享传播,让更多人听到你的作品,还能收获更多宝贵的评价建议和鼓励。

除了“做中学”思想,快乐教育也是创客教育背后的重要理念。创客教育赋予学生更多自由和选择的权利,使他们可以听从自己内心最真实的声音而非迫于家长、老师、考试、升学等外在压力,从容地选择创作主题、材料、工具、伙伴等,亲自动手设计、制作、检验,享受创造的乐趣。创客教育既是“做中学”,也是“做中玩”。想象、创造是孩子固有的能力和天性,创客教育就是要还原学习的“乐趣”,解放孩子的天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激发和维持人类创造力的核心动力。教育者需要为学生提供一切利于创造的环境,给予适时的指导和鼓励,更重要的是“呵护”而非“摧残”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

创客教育往往指向现实问题的解决,是一种问题导向式教育,让学生发现现实问题,寻求创意的解决方法并通过努力使之变成现实。问题解决不同于考试,考试是在单学科、单知识点中寻求特定答案的过程,而扎根现实情境的问题解决则需要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同时保持乐观的心态,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才有可能产出创意的解决方案。创客教育倡导以创客活动为载体,打破学科界限,通过跨学科、跨界的合作探究,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新型人才。这种教育思想又和钱学森提出的大成种慧学一脉相承。大成种慧学是一门教育、引导人们如何获得种慧、培养品德和创新能力的学问和思想体系。它以科学的哲学为指导,强调“量种”和“性种”的结合,科学与艺术的结合,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结合,重视思维的整体观和系统观(钱学敏,2008)。唯有具备“大成种慧”的创新人才才能适应错综复杂、变幻莫测的社会发展需要,这也正是创客教育需要担负的责任和努力的方向。因此,可以将大成种慧学作为创客教育的理论基础,将大成种慧作为创客教育的重要理念。

除了上面提到的做中学、快乐教育、大成种慧等理念外,还有学者(Martinez & Stager,2013)提出构造论(Constructionism)也是创客教育的重要理论基础。构造论是Logo语言创始人Seymour Papert在建构主义理论(Constructivism)基础上提出的学习理论,特别强调通过亲自动手制作一些可供分享的作品进行知识建构。可以发现,构造论和杜威的做中学思想是一致的,也是创客教育背后重要的指导理念。

3.创客教育的价值

国际上不少组织(如美国教育技术CEO论坛、21世纪技能联盟等)21世纪的能力素质进行了调查研究,提出了不同的能力模型。然而,无论何种能力模型,创新都是其中的必备要素。创客运动为培养21世纪的创新人才提供了新的契机,创客教育具有无限的价值潜能,将对个体发展、课程改革、教育系统变革以及国家人才战略产生重大影响。

一是个体发展层面。创客教育能够更好地解放孩子的天性,给他们更多动手操作、自由探索与发展的空间与条件。通过“创客”活动,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多最新的技术,借助技术将自己的创意想法慢慢实现,不断激发他们对创造的兴趣。通过团队的合作交流、思维碰撞、互帮互助,又能催生更多新颖的想法,形成一种热爱创造、享受创造、尊重创造的校园文化,进而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动手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此外,学生动手探索的过程也是知识运用的过程,有助于增强对抽象学科知识的理解。Kaun(2012)研究发现,创客学习可以对学生的认知发展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比如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增强学习动机等。

二是课程改革层面。基础教育首先要培养每一个人的创造性,然后才能在此基础上培养能够攀登世界科学高峰的拔尖创新人才(杨银付,2014)。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虽然秉持很好的教育理念,但从教育教学的实践结果来看,却并未对整个课程体系带来颠覆性影响,基础教育仍在重复地机械式培养“人才”。课程改革应当领跑社会发展,而非被动地追逐和适应。创客教育为新课程理念的“落地”提供了新的“抓手”和“路径”。通过动手操作、协同探究、项目合作等多种基于创造的学习方式,每个孩子都将在课程学习中找到乐趣,进而激发自身的创造潜能。通过持续的创客课程建设与实施,有助于彻底解决传统教育面临的课程内容陈旧、课程结构不够灵活、与社会实践脱节、授课方法单一等诸多现实问题,从而带动整个课程体系的有效变革。

三是教育系统变革层面。创客运动是一种重塑教育的新方法和新路径,可以给教育带来一些很好的、甚至是颠覆性的变化(P eppler&Bender, 2013)。创客教育的组织实施,将进一步推动我国各级各类教育系统关键要素(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技术环境、评价机制、师资队伍等)的优化组合和转型升级。在创客运动的推动下,学校、家庭、社区、企业等一切社会力量和资源将被充分调动起来,协同打造无处不在的创客空间,无缝连接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最终重构整个教育生态,实现真正的创新教育。

四是国家人才战略层面。知识经济时代,创新人才是国家发展的战略资源,是构建创新型国家的必备条件。为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我国正在积极组织实施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以培养各类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创客运动就是为“创新”而生。近几百年,创新僵乏一直是我国发展面临的困境。创客教育将推动我国人才培养模式的加速转型(从标准化转向个性化,从单一化转向多元化),培养大批“实战型”科技创新人才,为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4.创客教育、STEM教育与创新教育为应对世界科技革命和知识经济的挑战,世界各国都在加紧布局科技创新战略。我国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并将此上升到国家基本战略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靠创新型教育(王云彪,2014)。创客教育、STEM教育和创新教育之间既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又有所不同。

STEM教育,即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育,是一种“后设学科”,即这一学科的建立是基于不同学科之间的融合,将原本分散的学科形成一个整体(赵中建,2012)。该概念最初由美国国家科学委员会于1986年提出,随后STEM教育逐步成为全美教育体系的中流砒柱,从本科教育延伸到K-12教育。STEM教育是美国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关键,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受美国STEM教育的影响以及面对全球科技竞争加剧的压力,世界各国开始积极推动STEM教育。众所周知,创新是一个高度复杂的系统工程,往往需要多种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需要科学思维与艺术思维的结合。基于此,近年来人们开始将艺术学科也纳入STEM教育的范畴,从而形成了STEAM教育。

创新教育,是指依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对人的要求,有目的地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教育(黄道主等,211)。安连锁等(2)认为,创新教育不是一般教育方法的改革或教学内容的增减,而是教育功能上的重新定位,是带有全局性的、结构性的教育革新和价值追求,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创新教育相信每个孩子都可以成才,教育应成为激发学生个人创造潜能发挥的内在力量,而非像传统教育一样压抑和扼杀学生的灵性。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人才,必须大力推进教育创新(梁建,211)。创客教育和STEM教育可以说是创新教育的两种重要方式。

创客教育、STEM教育以及创新教育之间的内在联系,可以概括为“一体两翼”。一体是指创新教育是教育发展的主体和终极目标,两翼分别指创客教育和STEM教育,二者是落实创新教育的具体方法和途径。创新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种教育形式协同运作,除了创客教育、STEM教育外,道德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等也是推进创新教育的重要形式和基础。总体而言,创客教育和STEM教育对创新教育具有最直接的关联和影响,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同时扇动创客教育和STEM教育两只“翅膀”。

创客教育与STEM教育的相似性主要体现在二者都属于跨学科教育,需要将原本孤立的学科进行有机整合。二者的不同在于,STEM教育是围绕科学、技术、工程与数学学科知识与能力开展的,着重提高学生的STEM素养,优化学业成绩,进而为创新人才的成长奠定基础。创客教育的提出始于创客运动的发展,旨在应用创客理念重塑教育,强调通过动手操作将创意的想法变成实实在在的作品,在创造的过程中学习。与STEM教育相比,创客教育更直接的指向创新教育,具有更明确的目的性和实施路径。然而,二者之间又具有内在的联动和融合关系。创客教育为STEM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新的有效方式,而STEM教育又将为创客人才的培养提供知识和能力基础。创客教育与STEM教育的融合,将为当前基础教育领域综合实践课程和信息技术课程带来时代性的变革,共同推动创新人才的培养(傅蓦等,2014)

360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