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关于我们

教育学简介 教育学杂志汇集教育学理论研究的重要成果,时刻关注教育理论研究的动态,力求为教育研究和实践的发展提供一个学术争鸣的平台。本刊优秀的编辑队伍以及 强大的学术顾问团为保证刊物的学术质量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使刊物始终具有较高的学术品位,成为我国教育界的精品理论刊物。 《教育学》期刊不仅是教育工作者学习和工作不可或缺的工具性期刊,同时也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教育政策的重要参考材料。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师...>>更多

初等教育

您的位置:首页 > 初等教育

浅谈基于教材的课程开发与实践
信息来源:《教育学》官方网站 发表时间: 2020/9/2 阅读数:580

浅谈基于教材的课程开发与实践

杨亚青

摘要:本文以小学语文五年级“走进西部”单元教学为例,介绍了在“大语文教学观”指导下,更新观念,开展“大美青海统整课程”研究的实践。通过对课程的开发与利用,提高教师对教材的研究力、整合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合作性、研究性,以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程开发;实践研究

语文学习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也就是说,世界有多大,生活有多广,语文就有多广。把语文学习封闭在课堂内,切断其与广阔的社会生活、学校生活与家庭生活的联系是不可取的,也是不可能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体现了语文教学生活化理念,无论是对语文课程的特点、教学建议还是课程开发与建设的说明,都体现了对社会生活所蕴涵的语文教育价值的关注,以及对学生生活经验的重视。

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我们认识到,丰富学习内容、拓宽学习的内涵和外延、开发和利用课程,对于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对于教师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这也是提高语文学习有效性的重要途径和必要方法。

课程的开发与利用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自觉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扩展语文教材的学习内容,创造性地开发相关的课程资源,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

1、从教材入手,发现存在的问题

小学语文教科书最大的特点就是以专题组织单元。如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主题为“走进西部”,以《草原》《丝绸之路》《自杨》《把铁路修到拉萨去》4篇课文为主。我们设想以单元整合的形式开展本单元的教学。教学伊始,先让学生谈一谈对西部和青海的认识。在学生的回答中发现,身处西部、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学生们对于西部、对于青藏铁路、对于丝绸之路的了解仅仅局限在青海湖、草原、冬虫夏草等这些耳熟能详的景物、事物上,这是浮于表面的浅显认识。如何让学生深人学习,加深对西部、对青海的了解呢?

2、从教研入手,寻找教学策略

教师的课程力就是从研究教材开始,在教研活动中产生思维碰撞。我们认为,在本单元中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是无法让学生深人了解西部的。为此,我们改变了教学策略,将五年级所有任课教师组织在一起开始跨学科大教研活动,认真研读教材,寻找每个独立学科间的契合点,最终达成一致。以《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为引子,开展“大美青海统整课程”研究。这样一来,不仅对课文内容进行了深度补充,而且引导学生从各方面加深对青海的了解,在自主研究、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下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同时也在他们的心中埋下一颗热爱家乡的种子,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

3、从学生入手,改变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人,作为教师要培养的就是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收集资料的能力、分析资料和寻求结论的能力,以及表达思想和交流成果的能力。要培养这些能力,就需要创设一个开放性的环境,让学生进行有效的自主探究。

首先,我们让学生自己查找有关青海的资料,并以湖泊、湿地、草原、森林四个板块做好思维导图。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有自主选择权,对哪个板块感兴趣就研究哪个板块。而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就是对资料梳理的过程。其次,我们带领学生走进青海省科技馆,在讲解员的引导下了解青海这片神圣土地。之前让学生以4人小组为单位制定外出计划和出行攻略,活动中他们遵守规则,活动不仅开阔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规则意识。再次,以年级为单位开展课程展示活动。学生以歌曲、舞蹈、绘画、诗歌、英语导游词、学说家乡话、青海酒文化的研究、青海民俗文化展示、青海特色小吃、思维导图讲解等多种形式呈现本单元的学习成果。让人欣喜的是学生写出了《青海湖近五年水位变化的调查研究》《青海湖裸鲤的研究》《青海省境内野生动物的研究》等小调查报告,呈现出他们对青海这片土地的热爱,以及自主探究意识。

“大美青海统整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学生根据自己在小组合作中的任务,主动、积极地投人其中。通过调查、访问、查阅和收集资料等活动过程,在互联网、图书馆、博物馆及人际交流的过程中不断获取资料,分类整理资料,在交流补充的过程中使“大美青海统整课程”不断完善,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成为了课程开发的一部分。

在新时代教育变革中,教师应从“教教材”转变到“用教材”,并在教材中寻找到切人点,开发适合学生发展的校本课程。校本课程不仅是对国家课程的补充,更是教师、学生、教材深度融合的成果,不仅提升了教师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的内驱力,而且为拓宽学生学科知识的宽度、深度、广度和厚度提供了平台和载体,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独立思考、深度探究、批判质疑能力的发展,培养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教研组内合作探究意识。

 

360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