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关于我们

教育学简介 教育学杂志汇集教育学理论研究的重要成果,时刻关注教育理论研究的动态,力求为教育研究和实践的发展提供一个学术争鸣的平台。本刊优秀的编辑队伍以及 强大的学术顾问团为保证刊物的学术质量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使刊物始终具有较高的学术品位,成为我国教育界的精品理论刊物。 《教育学》期刊不仅是教育工作者学习和工作不可或缺的工具性期刊,同时也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教育政策的重要参考材料。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师...>>更多

中等教育

您的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化学教学中如何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信息来源:《教育学》官方网站 发表时间: 2021/8/28 阅读数:564

化学教学中如何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王春梅

摘要:以核心素养为目标的化学教学是体现化学课程价值的必由之路,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体验化学方法、形成化学理念和能力、用化学方法探究未知世界,就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体现。本文从五个方面阐述了落实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认识与体会。

关键词: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教学探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要把立德树人融人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要求:“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

学者褚宏启认为,“核心素养是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关键素养”,“为了适应21世纪的社会变革,人所应该具备的关键素养”。在新时代,“在新的国内外形势下,核心素养是对素质教育、三维目标、全面发展、综合素质等的聚焦强化版和升级转型版。核心素养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重点更突出、焦点更集中的教育目标,为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政府和学校的管理方式指明了方向”。

当核心素养成为学校新的育人目标,作为教书育人主阵地的课堂应如何承载这一目标呢?以下以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为例作一探究。

2017年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将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界定为“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等五个方面。以核心素养为目标的化学教学是体现化学课程价值的必由之路,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体验化学方法、形成化学理念和能力、用化学方法探究未知世界,就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体现。这就要求教师要主动转变教学理念,以学生核心素养形成和提升为目标,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过程,拓宽教与学的领域范畴,创设有利于能力发展的学习和现实情境,积极推进问题探究和探究实验,开展实践验证活动,努力促进学生改变学习方式,使学生在主动的交流和合作过程中获得体验和能力,不断促进思维发展,最终形成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1、通过化学史和人文精神教育落实核心素养

以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教学,要求教师深人研究化学发展的过程,清楚其中所蕴含的科学思想和方法,创设鲜活、真实的学习情境,带领学生领略化学学科的价值,体验化学研究过程中的科学精神,感受先辈对科学真相的孜孜追求,促进学生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鼓励学生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认识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开发的重要性,形成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绿色化学观念与社会责任并勇于承担责任,积极参与有关化学问题的社会决策。

2、通过加强课堂自主探究落实核心素养

实验是化学教学的主要形式,要求我们为学生自主探究感兴趣的现实问题提供时间和空间,为学生创设需要解决的真实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自主开展研究活动;要求学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设计并优化实验方案,完成实验操作,并对观察记录的实验信息进行加工,从而获得结论。只有在这样的真实情境中的自主探究,才能逐步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积淀科学素养。这样的教学要求教师为学生创设面对未知的、“原始”的问题情境,这些原始问题可以是课堂生成的,也可以来自生产生活现象,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独立地尝试用各种方法研究问题”,在不断尝试的过程中,开阔视野、发展能力,不仅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和科学精神,养成良好的科学研究态度。

3、通过“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落实核心素养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最本质的特征,没有那一门学科能像化学这样更能培养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素养。要求学生通过观察、辨析一定条件下物质的形态及变化的宏观现象,能从物质的微观层面理解其组成、结构和性质的联系,形成“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应用”的观念。化学是从分子、原子、离子等微粒出发,研究物质的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想要学好化学,首先要树立“微粒观”,化学变化的实质就是原子之间的重新组合生成新的物质。生活生产中用到的物质都是宏观物质,而宏观物质之间的反应都是微粒之间的结合,想要制备生产、生活、国防、科研等行业中的新型的、性能优越的物质,就要从微观上探究微粒之间的反应规律,从理论上探究可行性,只有这样,才能杜绝无效劳动和无谓的浪费能源和材料。所以,教师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微观意识,处理好宏观和微观的关系。

4、通过创建化学模型落实核心素养

许多化学理论的得出都来源于模型的建立,如分子原子理论就是从模型中探究出来的。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化学模型的应用和开发,利用化学模型教具把微观的微粒转化为可见的实物,引导学生大胆推测和论证其可行性。例如有机物的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的应用,球棍模型中原子的相对大小、化学键的数目和形态,原子的空间构型,化学键是否可以旋转等,都能使学生获得真实感受。通过对未知领域的探索,为学生打开想象的大门,为学生插上创新的翅膀。

5、通过社会实践落实核心素养

社会实践最能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化学教学中,应尽可能与社会生活、生产、科研等关联起来,尽可能用原始材料作为教学素材。这就要求教师要基于实际问题设计课堂教学,通过实践活动、参观走访将化学核心知识、化学核心活动融人其中,在分析、解释、推论,预测、设计、证明等探究过程中增强化学学科的实践性。还可结合化学教学中涉及的社会热点问题,通过积极的课堂评价,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是非观,达到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目的。

核心素养这一概念丰富了素质教育的内涵,同时又超越了基本素质教育范畴。核心素养所侧重的是对学生的后天培养和可发展性的挖掘,更多地偏向于履行教育的使命。对学生来说,核心素养是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我们要把目光放在学生的顺利发展上,放在国家民族的可持续发展上,并以此作为教育教学的核心侧重点。

参考文献:

[1]褚宏启.核心素养的概念与本质[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34(1):1.

 

360 百度